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实验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生物科 高中生物课程的性质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 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分类和分级 ⒈国外研究 20世纪70年代,克洛普弗(Klopfer)等学者认为,在中学理科实验室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有: ⑴按既定程序的练习、实验操作和验证活动 ⑵聆听科学方法的讲座 ⑶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技能训练(凯勒计划) ⑷多媒体辅助的实验教学 ⑸通过实验的发现活动 ⑹设计活动 ⑺学生参与的研究活动等 他们将上述实验室教学活动的目标概括为: a 获得知识和培养理解能力; b 训练动作技能; c 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观察、测量、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d 了解科学家的方法; e 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科学态度; f 提高对科学知识及方法的应用能力。 大多数学生参加的实验室教学活动,主要是达到a、c、d、e的目标。 根据学生实验目标的不同,可将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分为3类: (1)以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性实验 (2)以检验已知的事实、概念或原理的真实性为主的验证性实验 (3)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和接受科学方法训练的探索性实验。 1971年,赫伦(Herron)以探究设计为依据,将中学理科实验分为4个级别:0、1、2、3。其中,0级为技能训练,1级为验证已知,2级和3级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 1978年,赫加蒂.黑兹尔(E.Hegarty.Hazel)又将2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设计实验)分为2A级和2B级,2B级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总之,从0至2B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而小组合作程度增加。 ⒉国内研究 1987年,陈浩兮编著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法》一书指出,生物实验因目的之不同而有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分。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3种:边讲边实验、分段并进式和独立作业式。 验证性实验对于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很有好处,但学生比较被动。为此,应逐步增加实验的探索研究成分,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1988年,赵锡鑫编著的《生物学教学论》一书中,将生物学实验分为8类: ①形态解剖实验; ②分类实验; ③生理生化实验; ④生态学实验; ⑤生殖发育与遗传实验; ⑥生产实验; ⑦工具操作性实验; ⑧野外观察实验 按其实验目标的不同,他将实验分别列为: 发现教学法 复习教学法 观察性实验 巩固和验证实验 引导发现实验 独立发现实验 1992年,周美珍主编的《生物教育学》一书中,按实验教学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 学生实验分为:验证型实验和探索型实验,前者达到巩固和验证已有知识,以及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后者将获取新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独立探索能力三者统一起来。 课外实验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广开实验途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扩大视野和知识面,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1986~1999年间,北京四中生物必修课教学先后选定36个实验内容。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根据实践经验,将这些实验内容按其探究活动水平的不同加以分级如下: ⒊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实验分级 关于确定实验内容的依据 ⒈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标准》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标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⒉动作认知和动作技能 1972年,A.J. 哈罗和E.J.辛普森著《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提出技能目标分类的原则。 在辛普森分类系统中,第一、二层次是观察不到的学习行为,属于认知成分;第三、四层次是学习者处于连续学习某种特定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也包含一定的认知成分;后三个行为是可观察的学习者的动作技能水平。 1992年,汪古逊编著的《生物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明确提出动作技能目标分为动作认知和动作技能两大类。 2001年,项伯衡、郑春和编著的《生物学教育与评价》中,对实验动作技能目标的动作认知类和动作技能类均作出具体区分 关于如何组织好实验教学 ⒈探究实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