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法总论含合同法.ppt

  1. 1、本文档共3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和效力 行使:(1)如果对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而要求其履行的,其应以明示的方式进行抗辩;(2)如果对方未履行,亦未要求其履行的,其可以默视的方式抗辩;(3)如果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亦未要求其履行的,其应以明示的方式进行抗辩 。 效力:仅属一时的阻却抗辩,以保护后履行人的期限利益、顺序利益。 不安抗辩权(Unsicherheitseinrede, Einrede der Verm?gesverschlechterung) 含义:双务合同中应先为给付的一方在相对方难为对待给付时,于相对方作出担保前,有拒绝向相对方履行义务的权利。合同法第68、69条 先行给付义务的承担,原则上是一种授信行为(Kreditgew?hrung)。法律为保护此种信赖,而设不安抗辩权制度。 不安抗辩权的成立要件 双务合同中,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不限于金钱给付债务。 一方当事人有先履行的义务。 后履行一方发生了法定的状况,使得先履行一方对其履行的预期大大降低。法定状况:其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其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其三,丧失商业信誉;其四,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其他情形。 后履行一方未履行或未提出担保。 注意,上述法定情况,无论在合同订立前已存在,还是合同订立后始发生,只要合同订立时先履行一方非因重大过失不知或不应知,即合同订立后才认识到法定情况之存在,则都可以适用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和效力 行使: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应履行通知义务,合同法第69条前段。由行使一方负举证责任,否则,应负违约责任,合同法第68条第2款。 效力:在后履行一方未提供适当担保前,可以主动中止履行,如对方请求履行的,则可以拒绝履行;在合理期限内,既未回复履行能力,亦未提供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69条后段 第四章 债的效力 第七节 债的保全 保全的概述 系针对债务人的责任财产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防止债务人责任财产的不当减少,从而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更有保障。保全制度赋予债权关系之外的第三人干涉债权关系的权利,在是否突破“债的相对性”问题上存在激烈争论。无论如何,保全制度都是为了确保债权实现而作出的超常规立法,应以民法特例的眼光看待之。 代位权:应对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消极减少; 撤销权:应对债务人责任财产的积极减少。 债权人代位权 概念: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得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本属于债务人的权利的权利。法民第1166条(间接诉权或代位诉权)、日民第423条,德民强制执行法律完备,未设代位权之规定。合同法第73条 性质:代位权不是代理权 (系债权人固有之权利),亦非形成权(非单方 意思表示发生变动法律关系之效果),通说认为其为“能权”(Kannrecht, Sekund?res Recht)或“管理权”(Veiwaltungsrecht ),即以自己名义行使他人权利之权利。 关于回复原状主义(参见德民第249条、第250条、第251条): (1)负损害赔偿责任者,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回复他方损害发生前之原状; (2)债权人得请求支付回复原状所必要的费用,以代回复原状。 (3)不能回复原状或回复有重大困难的,应以金钱赔偿损害。但治疗动物除外。 关于金钱赔偿主义(参见日民第417条) (1)损害赔偿在没有特别意思表示时,以金钱确定赔偿额。 (2)民通第134条规定的责任类型体系。 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有债的不履行行为 。 有损害:特指财产损失。包括现实利益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 因果关系:等值理论(必要条件说)+相当性判断。 损害的含义和认定 差额说(Differenzhypothese):将发生损害事件前后之利益状态进行比较所产生的差额,即构成损害。德国之通说。 现实的损害说:就特定物体遭受的客观损害+差额(针对主观损害,处于补充地位)。奥地利之通说。 纠结之关键点:在于是否以过失程度作为评价损害之标准。奥地利民法(第1331条-第1332条)规定,因过失而造成损害者,负赔偿客观损害之责,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者,负赔偿主观损害之责。瑞债(第99条第3款,第43条第1款)也有区分过错程度影响责任范围之规定,但能否做如同奥民相同之解释,仍需研究。 此系研究损害赔偿法之核心问题,理应深思! 损害的类型 财产损害(Verm?gensschaden, materieller Schaden)和非财产损害(Nichtverm?gensschaden, immaterieller Schaden)。非财产损害,仅于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始得请求金钱赔偿(德民第253条)。违约责任是否包含精神损害,甚有争论。 履行损害(Erfüllungsschaden, 或称履行利益Erfüllu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