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集解卷二为学 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思录卷二为学 三 或问: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伊川先生曰:学以至圣人之道也。 圣人可学而至与?曰:然。① 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②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③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⑤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⑥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⑦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⑧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之笃学之道也。⑨然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颜子则必思而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⑩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⑾ ①此篇见程子所学之正,而其得力于濂溪者深,故其文无一字不从太极图说流出也。 当今世儒,劈头一个学字便不识,向下东走西作,都无是处,不知学乃本天道理,圣人学天,故人欲求天理之学,舍圣人其谁与归。 今人若听见学圣人,便相与嗤而怪之,不想儒者不学圣人,将学个甚。勿论发策决科,希荣逐利,怪诞异端之学,弊谬种种,即从事诗书六艺,而不切实于己,仿效圣人之为,纵朝夕记诵,作一场话说,无益也。 程子始冠,游太学,胡安定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先生据问以答,而设为辨难之词,谓圣门弟子三千,独颜子称好学。窃意诗书六艺,三千弟子所时习者,未必颜子独也。颜子默然无以异于众人,而夫子独称之,则其所好者果何学也。曰,学者非他,凡以求至于圣人之道也,而或以圣人之道亦高矣,岂后之人所可学而至欤。曰,然。人特患不学耳,不学则不可至也。此开篇第一义,正程子吃紧之言也。 ②承上文,更设问所学之道而应之也。 盖学原所以学其为人,未知学,当先知人所从来。人本之天地者也,天地储藏阴阳之精,会合冲和,以成变化,遂有水火木金土,而五行杂揉,生生之用以著,于是所生之中,得五行之最秀者为人。人乃天地之精英所萃也,无论智愚贤不肖,皆当思其理气之固有,以尽其日用之当然。使徒醉生梦死于天地间,其所以为人者安在乎,此学之所以贵切己也。 ③此继善成性之事。 人生之初,其本粹然无妄而真,淡然未纷而静,其未发也,冲漠无朕,而中涵变化生成自然之气,以妙变化生成实然之理,而五性已备具,无少欠缺焉。五性之目,曰仁义礼智信,是即所谓性善也,学之所以贵有尽心知性之事也。 ④又言由性而情之事。 人生而静,有静则不能无动,而动未有不因乎形者也。盖气虽载理以成形,然形既生矣,便有五官四体之器。有时在外之物,感触其形器,而相交相引,遂不能无动于中。其中一动,心志亦因之有所系,而二五以性流为七情,遂纷然有杂出之势矣。七情惟何,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所谓发而必有其节者,学所以有因性治情之功也。 ⑤情出于性者也,而亦足以乱性。 盖七情之出,本有相牵日甚之势,若火之然,既炎而不可扑灭,则将放荡而难救,至于放荡而难救,满腔子都是情欲用事,以心不能自主,而其性之本根即为凿害而不固矣。 是故明觉之人知有此病,当情之初动,必约束之,使合于无过不及之中,而中其节,然后有以正其心,而使之无偏,养其性而使之不害。 彼昏愚之人,则不知其弊,无以制遏其流,反纵而恣之,使其情之所之,流荡忘返,不至于邪侈放辟不止。盖至是则所以梏害其性者已深,势将举其所谓仁义礼智信而尽亡之矣。 学所以贵有存心养性之事也。 自此以上,论其所以当学之故。 ⑥言学之道,固当实求诸天人性情之间,然未有不真知之而好之者也。故必此理先明白了然于心,知其所从入之途,与其所归宿之地,下学上达,自有先后而不可紊。然后循序渐进,力而行之,以求至于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之域,若子思所谓自明而诚,由教而入是也。此学所以必先致知,而好之情从此生矣。 ⑦承上文明诚而言,既由知而好,而好必至于乐,而后为好之深也。 盖思诚之道,在乎实见斯道,不远于人,而学必可以进乎道,方谓信之笃。信之笃则所以行乎道者,必果决而不惑,行之果,则所以持守乎道者,自坚固而不摇。由是而仁义忠信之道,念念不忘,不使一刻或离于其心,好之切于内者然也。 心乎好之,至于急遽苟且之时,必于是,倾覆流离之际,亦必于是,而好无间于常变矣。极之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而无不是于是,而终身之好又可知矣。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