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 刑事诉讼原理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概述 第二章 刑事诉讼发展 第三章 刑事诉讼原则 第一章 刑事诉讼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 一、诉讼 诉讼产生于社会冲突 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 诉讼是一套法定程序 诉讼是一种运作过程 诉讼是一种公力救济的有效方式 二、刑事诉讼 (一)刑事诉讼的含义 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二)刑事诉讼的特点 第一、专属性:刑事诉讼属于国家司法活动,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主持进行 第二、刑事诉讼是专门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主动性、普遍性、深刻性) 第三、程序性:刑事诉讼是严格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工具性?独立性?) 第四、参与性: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活动(民主性) 第五、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目的性) 三、刑事诉讼阶段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的法律规范。 ——特征 1、国家法 2、程序法 3、限权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宪法;刑事诉讼法典;其他法律;法律解释 国际法 三、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目的: 1、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根据: 宪法 任务: 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惩罚犯罪) 2、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人权) 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育大众) 4、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防卫社会) 四、刑事诉讼法的作用 (一)刑事诉讼法对刑法实施的保证作用1、规定了国家专门机关及其职权分工;2、保证专门机关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的统一;3、规定了证据规则,保证准确认定案件事实;4、科学设计了程序系统,保证案件从实体上最终得到公正处理。5、保障刑法高效率实施。 (二)刑事诉讼法本身具有的作用1、体现一个国家民主、法治、人权的现状和程度,是司法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标志。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刑法的不足。3、刑事诉讼法在特定情况下限制了实体法的实施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2、刑事诉讼法理论 3、刑事诉讼实践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辩证思维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第二章 刑事诉讼发展 一、早期的弹劾式诉讼 1.实行私人告诉制度 2.原被告双方诉讼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 3.实行诉讼言词辩论,法官处于被动地位 4.司法与行政合一,诉讼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5.神示证据制度 二、传统的纠问式诉讼 1.司法机关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 2.奉行口供主义,对被告人以刑讯逼取口供 3.法官审理权限缺乏约束,控诉和审判职能集于法官一身 4.原告、被告都没有诉讼主体地位 5.实行法定证据制度 即不同种类的证据地证明力大小以及它们的取舍和运用,由法律预先加以规定。 三、近现代刑事诉讼 (一)近现代刑事诉讼的共同特征 1、将起诉和审判职能分离,实行不告不理; 2、被告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无罪推定;主体地位;辩护权等; 3、形成“控诉、辩护、审判”三足分立的刑事诉讼基本结构; 4、实行公开审判,肯定言词原则和直接原则; 5、实行证据裁判原则和自由心证制度。 (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1、在侦查活动中,限制侦查机关的权力;强调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赋予其对抗侦查机关的权利; 2、在起诉活动中,实行起诉便宜主义、起诉一本状主义; 3、庭审活动中:当事人双方推动诉讼的发展;陪审团制度;法官消极。 (三)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1、侦查中的职权主义:主动追究犯罪;侦查和预审居重要地位且不公开;犯罪嫌疑人权利受到较大限制; 2、起诉: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起诉机关自由裁量权较小;案卷移送制度等; 3、审判程序:法官起主导、指挥作用。 (四)混合制刑事诉讼结构 ——日本式当事人主义 1、侦查阶段:比一般职权主义诉讼更强调保护被告人的权利,但也适当强调国家机关的职权。令状主义-紧急逮捕条款;沉默权-未赋予律师在场权等; 2、起诉阶段:起诉便宜主义、起诉一本状主义; 3、审理阶段:基本上实行抗辩方式,但法院在认为必要时可以依职权收集证据。 四、我国刑事诉讼之发展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的起源 皋陶 西周:司法机构:司寇 “讼”、“狱” “五听”:辞听、色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