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格列宁(俄).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版权信息 如何精确感知时间 《奇特的一生》系列随笔 时间统计法的进化之路 统计分析时间日志的三种方式 “奇特的一生”可以复制吗 从初学到进阶,如何用好时间统计法 编者的话 第一章 柳比歇夫一生的秘密 第二章 崇拜者眼中的柳比歇夫 第三章 令人惊叹的一生 第四章 发现“时间统计法” 第五章 精确感知时间 第六章 缘起:一生的奋斗目标 第七章 人生的容量 第八章 时间之镜 第九章 时间统计法的胜利 第十章 光亮的背面 第十一章 井井有条的生活 第十二章 一切皆有代价 第十三章 了解一个人,就要看到他的矛盾 第十四章 比时间更宝贵的 第十五章 成为时间的朋友 第十六章 超越自己的可能 附录 与时间统计法无关——谈《奇特的一生》的创作 导读手册 如何阅读《奇特的一生》 如何精确感知时间 李笑来 只有与时间成为朋友,才能真正知道她的宝贵、懂得她的神奇。在 这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早已把她变成了敌人,挣扎了许多年,还以 为自己在与这个世界争斗。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就像塞万提斯笔下 的那个骑士唐·吉诃德。唐·吉诃德有自己的身份标签——“骑士”,于是 他有并坚守着符合他那个身份的“骑士精神”。在一次历险中,他把风车 当作抗争对象,却无论如何都不明白他的敌人实际上是那看不见 的“风”,还有那原本应该隶属于他的、却竟然完全不受他控制、反倒成 了他的主人的“他的大脑”。 与所有人一样,从小自命不凡的我当然也给自己贴过各种各样的标 签。我崇尚公正,向往自由,渴望平等,憧憬希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我跟大多数人一样,观察到的是偏倚,感受到的是禁锢,体会到 的是差距,意识到的是失望。我现在猜想,或许所有人都必然要经历这 样一个阶段,不过只有少数人能够度过这一阶段。有一次,我在几百人 的课堂上说:“很多人都曾不由自主地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曾有过(哪 怕瞬间而已)自杀念头的同学,麻烦你们诚实地举手。”当时几乎没有 人不举手。然后,我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在发现自己竟然只不过是另一个唐·吉诃德的那一瞬间,感觉真的 是特别诡异:万念俱灰的同时却体会到浴火重生。直接来自感官的认识 很容易与他人分享,而思想上的体验却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我想 很多人都应该有过与我相同的体验。 重生并不意味着当即脱胎换骨。有着成年人意识的“婴儿”如果能感 受更多的欢乐,自然也有相对更大、更多的痛苦。那时我还不知道自己 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只是隐约明白不能再浪费时间而已。当然, 现在我不再认为我有能力浪费时间,正如我作为一个人没有什么能力管 理时间一样。最多,我可以因为逃避一些责任而背叛时间——可那又是 多么让人有罪恶感的事情?一位朋友读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 不能承受之轻》之后概括: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 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啊! 没有人会不了解自己的朋友。所谓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也只能是那 些最终被证明真正为我们所了解的少数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竟然 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也确实有与时间做朋友的愿望,又有什么理由不 去耐心地了解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是竟然在2005年 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了一本书——《奇特的一生》(格拉宁著, 1974年首次发表)。这部被定义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 说”,讲述了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如何通过 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作者写道: 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 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 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 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 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 庞大的数字。 科学史上,艾勒、高斯、赫尔姆霍茨、门捷列夫都曾留下 巨大的遗产。对于这种遗产,我老是迷惑不解。这一点很难解 释,但也挺自然——古时候,人们写得比较多。至于今日的学 者,出版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奇怪的现象。连作家 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 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 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 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 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 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 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