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真空静脉采血法常见问题及对策.ppt
第一管:细菌培养组 血培养、真菌或结核培养、微量元素 第二管、第三管多管采集顺序: 凝血试管固定:第二位 红黄组先后顺序不重要:第三位置 第四管、第五管多管采集顺序: 第四管:肝素抗凝剂 第五管:血沉、血常规可不分先后顺序,建议血常规先 第六管、七管多管采集顺序 第六管:血糖测定专用管 第七管:血库储血测定专用管 单采蓝管血? 如果用真空采血管和采血针采血,可能会造成血量不足而影响检测结果,这种情况下需用注射器采血,但须注意不要血量注入不能超过刻度。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日本标准采血顺序: 1.培养血液用采血 2.采集血清用采血 3.柠檬酸采血 4.肝素采血 5.EDTA采血 6.放入糖酵解抑制剂的采血 美国(CLSI)标准 : 第一:血培养管 第二:血凝管 第三:血清管 第四:肝素管 第五:EDTA 多管采集顺序的原因: 用采血针采血时,采血针的软接处有0.2~0.3ml的空气,采血时这些空气进入采血管内,造成采血血量比预置的少0.2~0.3ml,才第二管就不存在这个现象,黄管或红管用的是血清检查,血量少0.2~0.3ml不会影响检测结果。而蓝管用的是全血且抗凝剂与血液是按比例添加的,采血量过少会影响检验结果。 第一管采血,由于破损的组织和被激活的凝血系统物质进入试管中也影响凝血系统检查。 考虑抗凝剂的交叉污染 三、注意事项 注 意 事 项 当使用软连接式采血针进行多管采血,为确保真空度准确性,保持抗凝剂与血液的适当配比,建议第一管为无抗凝管,第二管为PT管;若无无抗凝管,请将PT管后的顺序第一管放至首管采集 当使用软连接式采血针进行采血,且单独使用PT管时,建议在PT管前使用伪管。(主要是考虑死腔、采血针内表面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以及真空度的准确性) 多管采集终点判断:断流 最后一管(拔针):距离额定采血量0.5ml时准备拔针 依据行业规范要求,注射器转装血液,转装时应卸下注射器针头 注 意 事 项 禁止因血液采集不足,而将采血管中的血液互相补充,病人可能被误诊,操作人员承受高风险的血液接触和针刺意外; 伪管:可以用无抗凝管(空白管)或血培养瓶充当 系统局限性: 采血管的采血量会受到海拔、环境温度、大气压、产品储存时间、个体差异(例如静脉压、血液黏度、血管状态等)、采血技术、配套采血针类型等方面的影响。 系压脉带时间最多不超过2分钟,因压脉带能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平衡。使用过长会激活血小板和纤溶酶,尤其对于采集凝血试验标本; 注 意 事 项 采血后应立即颠倒混匀,使添加剂与血液充分接触,否则易导致血液微量凝血或失去抗凝效果,特别是EDTA、肝素抗凝管,短时间即可凝血,需要重新采血 特别提醒:蓝头管:精确到标志线:+-不超过0.2ml 黑头管:精确到第一条标志线:上+0.32ml 防止真空采血管血液逆流:真空采血管是指完全无空气、低于大气压的状态,真空负压式根据采血量来设置的,当扎紧压脉带时血管内压力上升,采血时血液流向真空采血管,直到采血结束,此时采血管内压=血管内压,当取下压脉带,血管内压下降直到恢复正常,此时,血管内压>采血管内压,有可能将已经泵出的血压回抽到血管的危险。所有,采血时应提前取下压脉带,其次,采血中使管座朝下,采血针出血针尖不能与采血管血液接触,就可以有效避免血液逆流问题。 采血技术不当或标本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溶血,当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来,使原本淡黄色的血清呈现红色或淡红色。 四、常见问题和对策 真空静脉采血常见问题 一、溶血 二、凝血 原因一:与护士操作技术有关 进针不正确 血标本未及时摇匀 止血带束缚时间过长、过紧 用力拍打采血部位 采血部位消毒剂未干燥即穿刺 针尖固定不好或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造成血液 中混有大量的泡沫 原因二:与真空负压管不合格有关 真空负压管负压不够:漏气或抗凝剂剂量不足,回血缓慢,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并混有气泡 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流入管底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 原因三:标本运送 标本放置过久:温度过高或过低 标本送检过程中剧烈振荡 防范对策: 一、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 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 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进针,争取一针见血; 止血带结扎时间:一分钟内;有回血后即可松止血带;如果使用止血带,病人不要进行松紧拳头的动作; 遇到抽血困难时,不要进行强烈挤压及反复拍打穿刺部位,防止机械性溶血。可进行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 防范对策: 二、正确使用真空采血器 按照真空静脉采血管采血顺序进行采血; 血标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