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先要是足本,因为不完整就不能反映原作的全貌,当然也就谈不上与原稿相同或接近了。商务印书馆出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之所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就在于编者做了许多艰苦细致辞的工作,使它们都成为尽可能完整的本子。顾廷龙《版本学与图书馆》一文中指出:“近人张元济辑印《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尽力搜求旧本以校正今本,有很多新的发现。例如《四部丛刊》续编中《愧郯录》各本都缺十页,后得祁氏澹生堂钞本半部,其中就有些十页,得以弥补向来的缺憾。” 精品文档 其次是精本。 精校的目的是使书接近原貌,精注的目的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云:“《元和姓纂》绝无善本,顷在莆田,以数本参校,仅得七八。后又得蜀本校之,互有得失,然粗完整矣。”一般来说,凡经名家精校过的书皆可视为善本。 精品文档 名家的精注本往往博征繁引、精校细核,对我们阅读和理解原书极有帮助。唐颜师古注《汉书》,有《叙例》一篇,今录二例以为说明: 《汉书》旧文,多有古字,解说之后,屡经迁易。后人习读,以意刊改,传写既多,弥更浅俗。今则曲覈古本,归其真正,一往难识者,皆从而释之。 古今异言,方俗殊语,末学膚受,或未能通,意有所疑,辄就增损,流遯忘返,秽滥实多。今皆删削,克复其旧。 此外,颜师古还“随其曲折,剖判义理”、“各依本文,敷畅厥指”、“穷波讨源,构会甄释”。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在研讨《汉书》时,都得用颜师古注本。古籍注本历代多有,学者研讨,所当慎择。 精品文档 第三是旧本,旧本在时间上距离原书较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会更接近原貌些。在《抱经堂文集》卷十二,卢文弨《书吴葵里所藏宋本〈白虎通〉后》曰:“书所以贵旧本者,非谓其概无一讹也。近世本有经校雠者,颇贤于旧本,然专辄妄改者,亦复不少。即如《九经》小字本,吾见南宋本已不如北宋本;明之锡山秦氏本,又不如南宋本;今之翻秦本,更不及焉。以斯知旧本之为可贵也。” 精品文档 古籍版本学 郑利锋 精品文档 第一讲 版本学的名称与功用 版本与版本学 版本学的功用 精品文档 第一节 版本与版本学 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云:“藏书家有数等。得一书必推求本源,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钱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诸人是也。次则辨其板片,注其错讹,是为校雠家,如卢学士文弨、翁阁学方纲是也。次则收采异本,上则补金匮石室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天一阁、钱塘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传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而刻书之年月最所深悉,是谓赏鉴家,如吴门黄主事丕烈、邬镇鲍处士廷博诸人是也。又次则于旧家之中落者,贱售其所藏;富室之嗜书者,要求其善价。眼别真赝,心知古今。闽本蜀本,一不得欺;宋椠元椠,见而即识,是谓掠贩家,如吴门之钱景开、陶五柳,湖州之施汉英诸书估是也。” 精品文档 一、版的含义 古代用以书写的木片,通称为版或板。 汉王充《论衡》卷十二《量知》云:“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刀加刮削,乃成奏牍。”许慎《说文解字》卷七上也说:“牍,书版也。” 精品文档 因为供书写用的木片呈方形,所以又称方。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郑玄注云:“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策,简也;方,板也。” 精品文档 二、本的含义 本的原义为树根,许慎《说文解字》第六上云:“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引申其义,则据以校书的书的原本也可称本。《北齐书》卷四十五《樊逊传》中记载:“(天保)七年(556年),诏令校定群书,……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云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太史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较,然后杀青。’” 这里的“合若干本”的“本”,就是用来校书的原本。《隋书·经籍志》总序亦云:“隋开皇三年(583年),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显然,这里的“本”也指据以校写的原本。 精品文档 方、板作为书写工具,有时也连用。 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二十四释郑注云:“云方板者,以其百名以下,书之于方,若今之祝板。不假连编之策,一板书尽,故言:‘方,板也’。” 唐代,还用方板记事,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一云:“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虯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精品文档 同简比起来,方板容纳的字数要多一些。 《春秋序》云: “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卷一疏曰:“简之所容,一行字耳。牍乃方版,版广于简,可以并容数行。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乃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 精品文档 雕板印书之法通行以后,版和板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经雕刻后、供印书用的版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