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荣辱成败,都付笑谈中
-散文随笔
【摘要】:作为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他的“梅村体”式的七言歌行记载了一代人在明清之际王朝更迭的巨变中挣扎与调整、反抗与屈从的历史,因此其诗歌成就被誉为“诗史”。同时,这些诗歌与吴伟业患得患失的诗史式人生息息相关,荣辱成败,或褒或贬,都付后人笑谈中。
【关键字】:吴伟业 荣辱成败 诗史 人生
“吾一身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死后敛以僧装,葬我邓尉、灵岩之侧。坟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这是清初遗民诗人吴伟业临终前说的话,此话使当时“闻者皆悲之”,正所谓“苦被人称吴祭酒,自题圆石作诗人。”可见,尽管一生尝尽人间冷暖,历遍荣辱成败,吴伟业至始至终都只想做个诗人。他以他的诗歌,谱写了自己身历两朝的诗史式人生,至于荣辱成败,或褒或贬,都付后人笑谈中。
一、 荣
崇祯三年秋,吴伟业和当时复社的很多成员,去南京参加省试举第十二名,那一年复社人员大批入选。崇祯四年二月会试,考中第一名,主考官周延儒是吴伟业父亲的朋友,李明睿也是吴家世交所以有作弊的嫌疑,这个问题一直闹到崇祯哪里去才算解决,其实这主要是当时复社和以温体仁为首的浙党的斗争。崇祯阅卷后批了八个字:“正大博雅,足式诡糜”。这才堵了悠悠众人之口。同年八月更大的荣誉降临在吴伟业的身上。崇祯皇帝特地赐假归娶,一时间,“天下荣之”,样的荣耀对于新人的吴伟业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据说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明代也就发生过两次。尔后的几年里,吴伟业重回京师,也深得崇祯器重。虽然复社中人升浮不定,吴伟业还是安定的。从个人历史来看,吴伟业在崇祯王朝之前的人生都还是笼罩在荣誉的光环之下的,他曾制辞云:“陆机辞赋,早年独步江东;苏轼文章,一日喧传天下。”可见当时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状。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吴伟业的早期诗歌(这里的“早期诗歌”正是指明亡前的诗歌)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意思是指吴伟业早年春风得意,多风华绮丽,缠绵凄恻之作。吴伟业的早期诗歌在《梅村家藏稿》中完整地记录了10首,后来又有人陆续从一些诗歌选集、诗话、笔记中钩辑得梅村早期诗作28首。 历史上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早熟”,很小就会写诗了。可是,吴伟业则不然,他是到了二十几岁才开始学习写诗。乾隆《镇洋县志》卷十四引《焚余补笔》云:“王中翰昊述吴梅村语:‘余初第时不知诗,而多求赠者,因转乞吾师西铭(即张溥,字天如,号西铭)。西铭一日漫题云:半夜挑灯梦伏羲。异而问之,西铭曰:尔不知诗,何用索解。因退而讲声韵之学。’”这段由王昊转述的吴伟业自己的话告诉我们,他是在“初第时”即中进士之后不久才开始研习作诗的,中进士那年为明崇祯四年(1631),他23岁。
其实吴伟业的早期诗歌真正属于“吐纳风流”、“清丽芊眠”风格的也只是《画兰曲》《子夜词》等一小部分,不足以涵盖全部。有些诗,如《临江参军》《洛阳行》《殿上行》等等倒是颇有些“激楚苍凉”之气的。可见,《四库全书总目》的论断过于偏颇,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吴梅村早期作品的风格特征。吴伟业早期作品的特点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以诗传事,以诗纪史”,他早期以时事为题材的作品之多,就连有“诗史”之誉的杜甫也比不上,杜甫36岁以前直接叙写时事的寥寥无几,那时他还正满怀豪情地歌唱着自己的理想抱负。吴伟业诗歌创作起步虽然较晚,但差不多从一开始写诗就萌生了以诗歌来记录一代历史的自觉意识,他最早的作品便已经显示出浓重的纪实性,而没有像历史上的许多诗人那样走过一个创作的浪漫期。因此说,吴伟业的早期作品并非像《四库全书总目》以及后来的诗论家所讥评的那样浮靡、轻飘、没有分量;恰恰相反,早期作品已经为吴伟业后来诗歌创作的发展定了位,它在吴伟业全部诗歌创作中所起的作用,所占据的位置是决不应当被忽视的。
二、辱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母亲病重归里,没有想到这一别北京就是改朝换代。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在梅山自杀身亡,吴伟业得讯后几欲自杀,为家人所阻。为此大病一场。他的好友王翰国相约他出家,王翰国就是愿云和尚,听说国变后恸哭别庙,焚书出家。吴伟业以舍不得家人为由拒绝,从此看出吴伟业的痛苦是真实的,其实当时出家是一个很好的全节的机会,他没有殉国没有出家主要是儒弱的性格决定的。此后的很多年吴伟业就在家乡太仓过着半隐居的生活。鼎革后的吴伟业在家乡太仓度过了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前后算算大约有十年光景。这个时间段正是吴伟业不惑之年。在听闻吴三桂引狼入室的消息后,他曾一腔悲愤地写出了《圆圆曲》,作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政治表态。
顺治十年(1653年)的秋天,吴伟业被清朝廷下令征召入京。朝廷这样做,出于顺治九年的“诏起遗逸”,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