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翦伯赞内蒙古访古(节选)赏析
《内蒙访古》是剪伯赞同志1961年写的一篇游记。全文除开头的一段引言外,共分六部分,教材节选了第二、第三两部分:“一段最古的长城”“在大青山下”.
题目是《内蒙访古》,点出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节选的这两部分,是通过记述访问阴山南麓的草原、赵国长城和汉代城堡遗址、昭君墓等古迹,说明阴山一带是古代民族斗争的前沿阵地;赞颂了在国防上有所建树、敢于革新和对民族友好有所质献的历史人物;正确评价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汉族和内蒙各族人民之间的和平往来和友好关系;表明了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
文章开头有一段引言,不到一百五十字,交代了访问时间、同行者、访间缘由、历时、行程、收获,并点了题,可谓言简意赅。一开头就显示出作者锤炼文字的功力。
第一部分“一段最古的长城”,写访间内蒙西部沿途所见大青山南北的景物,访问赵长城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这部分可分三段。
第一段((I至2节)写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的千里原野。
开头写火车出居庸关到塞外。一个“敞”字,形象地写出了从视野极小的山路中,走到广阔无垠的原野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提到“塞外”,人们自然会想到那“黄沙自草”“八月飞雪”严寒荒凉的景象,但在这千里高原之上,“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河北平原肥田沃野,是我国北方有名的粮棉产区。用它作比,突现出如今塞外变化之大,这一笔就抹上了时代色彩,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时代,才能使这黄沙白草的塞外变成良田沃土。这一段交代了作者的行踪,是从北京乘火车往内蒙首府呼和浩特。
第二段((3至7节)着重写大青山南麓的原野及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
写大青山像墙壁一样把内蒙西部分成自然条件迥然不同的两边:山北是“少草木,多大沙”的波状高原;山南则是在阴山屏障之下的狭长平原。这是对内蒙西部地形作总的概括的描述。接下去写大青山树木的生长情况,初步表现了史家文章引经据典的特色。
下面对阴山南麓沃野的描述,又是散文巨孽的手法。写秋天的阴山,用“青铜屏风”作比。写深绿色山坡,连用“拖”、“躺”、“沐”三个动词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阴山下这平静原野的特点,很自然地会使人想起《救勒歌》中对阴山下草原的描写,激起人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这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历史的评述。
作者从眼前这静谧的原野,把我们的思路拉回到古代,指出:愈古,人类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没有定居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因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必然要占据这阴山南麓水草丰美的沃野。它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而且是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另一方面,汉族要排除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峪口。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里一直是民族斗争的前沿阵地。这一段点出阴山地区在古代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下面对赵长城的评述作了铺垫。
第三段((8至12节)写游览赵长城,赞烦赵武灵王的英雄业迹。
承接上段,通过对“一段古长城”的考证,点出了本部分的题目。
第9节简单记游。因不是本文重点,所以一笔带过。
下面3节赞颂了赵武灵王的英雄业迹。首先说赵武灵王无愧于英雄称号,并和秦始皇作了比较,表示了赞叹之情。这里作者正确评价了秦始皇的修长城,批判了有些人对秦始皇的攻击,表明了作者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接着又说明所以把赵武灵王称为英雄,更重要的是他能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并击败了顽固分子的反抗而取得成功。作者对这一英雄行为给予了热烈赞颂。从表面看,这议论似乎与古长城没有直接联系,但却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和战斗性。这难道不是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陈规的保守主义者的有力批判吗?作者不是单纯地为访古而访古,这里的议论,提高了文章的思想性。
第二部分“在大青山下”,写寻访阴山一带汉代城堡和昭君墓,以及作者对城堡的修筑与昭君出塞的看法。这部分可分两段。
第一段((1至9节)写寻访汉代城堡和对城堡修筑的看法。
第1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谈赵长城转人谈阴山一带的汉代城堡。第2节先谈了已发现的二十几座古城遗址的筑城年代、分布情况,用“特别是”、“尤其是”强调了呼和浩特市北娱蛤坝和包头市北大青山与乌拉山之间的缺口两处城堡之多,推测出这两个峪口是游牧民族侵袭的主要通路。最后得出汉王朝在阴山一带有三道防线的结论。第3节引述史书,说明汉武帝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把第一道防线远远地推进到阴山以北。直到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叩塞门而降服汉朝,才从阴山以北的城堡撤军。最后又引郎中侯应谏元帝的话来证实这一点。这段文字,几乎全是用史料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