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ppt
Ⅳ、压力支持通气(PSV): 病人自主呼吸的吸气力可触发呼吸机送气,并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设值,当吸气流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则由吸气转为呼气。主要呼吸参数由病人控制,潮气量增加取决于预设压力值。可明显降低自主呼吸的呼吸作功。 Ⅴ、呼吸末正压(PEEP): 应用PEEP时,使呼气末的气道压及肺泡内压维持高于大气压的水平,可使小的开放肺泡膨大,使萎陷肺泡再膨胀。降低肺内分流量,纠正低氧血症 (三)氧治疗和机械通气并发症 1、CO2蓄积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长期PaCO2升高,呼吸只能依靠低氧作为驱动力,吸入高浓度氧后,驱动力作用消失,通气量下降,易致CO2蓄积。慢性低氧血症病人,吸氧后会使因低氧而收缩的血管扩张,增加CO2蓄积,这两类病人要控制吸O2浓度。 2、氧中毒 长期高浓度吸氧会产生中毒,长期氧疗时,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时,混合气中氧含量不宜过高。 (四)氧疗注意事项 1、监测全身状况 包括病人血压、心率、皮肤弹性、体温及意识状况。观察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动作。 2、动脉血气分析 是估计氧疗效果最客观的方法。 3、呼吸道管理 做好吸痰、吸入气湿化、加温等。 谢 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 麻醉期间呼吸功能可能受各种因素干扰, 维持病人正常的呼吸功能,避免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条件。 呼吸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持气道通畅及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 一、围麻醉期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的原因 二、呼吸功能的监测和观察 三、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措施 一、围麻醉期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的原因 (1)呼吸道梗阻:a、舌后坠;b、呼吸道 分泌物过多;c、误吸和窒息;d、喉痉挛、 支气管痉挛;e、麻醉操作或机械失误等。 (2)通气不足:a、中枢呼吸抑制;b、神 经肌肉抑制;c、气道阻力增加;d、肺顺应 性降低等。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弥散功能减退。 (4)氧供降低:a、低心排出量,器官血 流量不足;b、携氧和输氧能力降低;c、 组织细胞处释氧障碍。 (5)机体氧耗量增加。 二、呼吸功能的监测和观察 (1)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幅度、方式 (胸式或腹式呼吸)等; (2)呼吸音:呼吸音量、有无分泌物、咽 喉支气管痉挛等异常呼吸音; (3)皮肤、粘膜颜色:口唇、指甲及手术 视野颜色; (4)呼吸监测仪:可测呼吸频率(RR)、 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和气道 压力(Paw); (5)呼吸末CO2分压监测(PETCO2); 正常值:3.3~6kPa(35~45mmHg) (6)SpO2监测:反映血液中运输O2状态, 与Pa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吸空气时正常值:95~98%, <90%为轻度低氧血症, <85%为重度低氧血症。 (7)动脉血气分析:精确了解呼吸功能及 酸碱代谢变化。 正常值:pH 7.35~7.45, PaCO2 35~45mmHg, PaO2 80~100mmHg, SaO2 96~100%. 一般以PaO2减低程度作为划分低氧血症的标准; 轻度低氧血症: PaO2 : 50~60mmHg; 中度低氧血症: PaO2 : 30~49mmHg; 重度低氧血症: PaO2 <30mmHg。 (8)其它:混合静脉血氧分压监测、血乳酸测定等。 尽管有许多先进的监测仪器,但偶尔会发生这样的意外,如呼吸回路从气管导管接头处脱落、气管导管误入食道、呼吸管道打折或阻塞以及氧气供应故障等,这些意外都会对麻醉中的病人安全构成威胁。 三、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找出病因,增加吸入氧浓度,纠正低氧血症。当自主呼吸不能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时,需人工通气或机械通气改善通气不足。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一)氧治疗 凡通气功能不足或通气/灌流失衡引起的低氧血症,都是氧疗指征。常用方法有: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带贮气囊面罩吸氧,这些也是麻醉中常用的氧治疗方法。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