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节心情日记2篇
1.那年端午
提起端午节,人们自然会想起馨香的粽子;会想起佩香囊;会想起屈原的故事。
很多年来,在我的印象当中依稀记得,家乡的端午节应该是这样的:我家在临近端午的前三四天,母亲会把预先从墟日买来的粽叶用井水浸泡着,过个一两天,便可将一片片的进行刷洗,摆放有序,滤干水,然后再浸糯米、淘糯米,尔后,只要叫一位大妈来帮衬,左邻右舍的婆婆、大妈、嫂嫂们便会闻声而至,手脚麻利的把粽叶、糯米各放进脸盆里,大家围成一团,开始包粽子了。她们个个都是包粽子的老手,一会儿,一个个新鲜亮丽的粽子在她们的手中诞生,儿时的我曾多次想学包粽子,可每每动手,母亲通常都会说:“玩去吧,男孩子学包什么粽子!”我时常不明就里,因此多少年了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粽子,至今我还是没有学会。
在我们小镇包粽子的数量要多,是因为要做人情,便于送人。傍晚该是粽子下锅的时候了,先是用稻草与茶壳烧成灰,泡成水过滤后,倒入锅内,再把成形生粽子就可以这样泡在碱水里煮,据说这样味道更浓。粽子放进锅里,用锅盖盖紧,烧文火蒸上一个夜晚,第二天清晨,我们远远就能闻到从厨房里飘来的碱香味粽子。儿时吃粽子,一般都是带碱的粽子,吃的时候撒些白糖,味道很棒。但在前些年粽子里面的馅已经多样化了,有肉的、有豆渣的、还有香菇的等等。端午节的那天早餐,母亲通常是热好一两挂粽子,煮好一盆鸭蛋,并在熟蛋的外壳染上一种食用红,炒上一大碗田螺,据说节日早上一家人吃上这些都是图个吉利。
如今的端午节已经找不回那种感觉了,儿时的我们已经先后离开了快乐的小镇,它只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2.记忆中的端午节
“五月里来五端阳呀,杨柳沙枣插门上啊唉嘿呦,雄黄儿药酒你就闹端阳呀,闹端阳呀,哪哈咿呀嘿……”这首古老的武威民歌《刮地风》,算起来可真是老掉牙了,但细细品味,竟也余音绕梁,歌词所描摹的风情是这样的纯朴自然,曲调所激荡的韵味又是这样的婉转悠扬……
在我而言,这样的民歌小调从小听得耳熟,既是催我入眠的摇篮曲,又像是伴我长大的小米汤,早已浸入了骨髓,浸透了灵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单是山药蛋,不单是南瓜汤。乡风民俗,方言土语,更是这方“水土”上绚烂多彩的奇花异草,余香悠长的山珍野味。前者养活了我的身体,后者滋润了我的性灵……我的家乡甘肃武威由于自然环境所限,端午节没有江浙、荆楚等地赛龙舟、吃咸鸭蛋的习俗,但深处内陆的西北甘肃却有其自身特色。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水一样的日子,又送来到了端阳五月。又是一年端午节,看着渐行渐远的节日气息,心里有一思怀念的冲动,怀念什么了?怀念那过去的欢快,怀念那死逝去的节日气氛,怀念儿时空气中弥散着的浓郁、欢快的节日气息。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有关端午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发生在昨天。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也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总是湿漉漉,青生生的。在我的家乡,端午是仅次于春节,中秋的一个大的节日,也是我最爱过的一个节日。家乡的端午节,没有龙舟,没有大戏。这个节日总是在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中度过。也许骨子里是个传统的女子,我对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充满了敬与爱。
独自坐在静室之中,回想着这个繁华的都市的市场上的热闹与繁荣,倾听着宽大的窗户外面传来的声声叫卖,闻着那缕缕飘舞的粽叶芳香,徜徉在几千年的历史回眸里,让我对五月端阳,又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慨。多少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首伤感的诗或者是一场凭吊,由于独特的文化意义及文化符号融合其中,由于鲜明而形态各异的民间元素与现代文明的冲撞、融合,五月端午的节日,越来越超出了节日本身的丰富内涵。
走进商店,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使人眼花缭乱,看着包装精美的棕子,以及闻着它身上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不经意间,又勾起了我对端午节的美好记忆。让我充满感慨地想起了以不同方式度过的十几个端午节。
这里的超市里,大街上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香气。可在我的家乡,到端午的时候,吃的不是粽子,而是“油饼子卷糕”。印象当中知道有端午节这回事的时候,大概已经上小学了,我的家乡是叫“五月端午”。据妈妈说,由于以前经济状况普遍不佳,那个年代老家怎么过五月端午,也没有多少深刻的记忆了。只是随着年景的逐渐好转,老家条件稍微好点了,人们才想办法把五月端午过得有点样子,但过法跟目前并不一样,不是包粽子,而是做一种叫“油饼子卷糕”的食物。
“油饼子卷糕”是武威乡间端午节的标志性“吃喝”,就像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凉面”,中秋节的“月饼”,“腊八”节的“扁豆饭”一样。小时候母亲烙的的油饼子有“荤油”(猪油、羊油)的,也有菜油的,即使不“卷糕”也能让人馋得咂舌;糯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