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言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已经越来越快,我们有着太多的压力,诱惑,
欲望和痛苦……于是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只要遇到一点儿挫折他就想
要避世。他们想象着陶渊明般在山边水畔与花草虫鱼、日月山水为伍,
粗茶淡饭,不与俗人交往只与诗书为伴的日,是何等的在?但要反问
的是:你说你已经厌倦这个世界,但你真的了解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
吗?你说你讨厌俗人俗事,但你体验过他们的生活吗?你说社会黑暗,
那你又知道什么叫黑暗吗?
怀有大志却在坎坷的仕途上往返颠簸、看尽官场的尔虞我诈以及
世俗社会的污浊混乱的陶渊明,在经历了人牛的苦辣酸甜后,终于找
到自己理想的生活。那就是飘逸洒脱的淡泊归隐生活,并从中找到自
己人生的理想乐园。
但当今可是百业待兴、垂青人才的时代,年纪轻轻的你遇到了一
点挫折,就想要学着陶渊明的样了避世? 一个人刚进入社会没多久,
对世界的经验是直觉的、片面的,你甚至还不了解人生,谈避世又是
何等可笑?
陶渊明的淡泊与你的避世,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陶渊明站在山
脚下,你也站在山脚下,但你却未必能体会到他那种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胸襟和气度,也不可能有他那份淡泊,更不可能在那
份淡泊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南怀瑾先生分析说:“所有人似乎都在永不满足地争斗着,以期
望达到自己想象中的目标。有人要入仕为官,有人要事业有成,有人
想腰缠万贯……但现实生活与我们的理想是有差距的。”
南怀瑾不仅是国学大师、诗人,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其人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种种称誉,
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
南怀瑾的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
籍的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可
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的作
用功不可没。人们尊称他为 “教授”、 “大居士”、 “宗教家”、
“哲学家”、“禅宗大师”和 “国学大师”,一度名列 “台湾十大
最有影响的人物”。
南怀瑾先生将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西方哲学与诸子百家
之智慧融合,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向你讲述人生大得
大失间的成败智慧。大师之言,字字珠玑;大师之语,意蕴无穷。平
实的话语挥洒如诗,智慧的箴言豁达飘逸。
《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三十六计》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轻
松家常的口气中,领悟到 “人生遭遇,有幸与不幸。虽曰人事,岂非
天命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深刻道理,明白人生遭遇和事业
成败皆在于自己,不要以外来因素掩饰性格中的缺陷,内讼自省,让
自己人生更圆满,事业更上层楼。
本书仿佛一泓清水,清明透彻又无边无底。南怀瑾先生就像一个
布道者,他把老子、庄子、孔子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一讲来,趣
味横生。让我们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生活的艺术,知晓生存之道。学习
一代国学大师不避风霜劳苦,唯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品德。
第一套 掌控人生三十六计——欲望愈多,则离道愈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篇》中讲到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
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意思是说: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
“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
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 “我虽迟钝,
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
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
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 “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
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
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
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
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
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
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有一次,南怀瑾的内侄王先生从上海给他带来了一盒酱猪肘。这
个上海话叫做 “酱蹄膀”的带骨酱猪肘,外观齐整,酱色也美观,就
是欠火候,里外都偏生,肉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