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o,大陆报告书
反渗透膜概述 一、反渗透膜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200多年前,当AbbNollet观察到水可以通过覆盖在盛有酒精溶液瓶口的猪膀胱进入瓶中时,发现了渗透现象。1867年MoritzTaube制成第一张合成膜,并以近代的观点予以论述。现代的反渗透过程则是上世纪50年代未Florida大学和位于洛杉肌的Cslifonia大学对二醋酸纤维素膜研究的成果。 迄今反渗透膜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Reid用的是6μm厚的均质醋酸纤维素制得反渗透膜;1960年Loeb和Sourirajan用新的制膜工艺制得的醋酸纤维素不对称膜,水通量比Reid的均质膜高出10倍;20世纪60年代中期Riley和Cadoffe等用致密皮层与疏松支撑层分别制备的制膜工艺成功地开发出崭新一代的复合型反渗透膜。第一代反渗透膜是均质膜,已在实际应用中被淘汰;第二代反渗透膜是用L-S制膜工艺制造的非对称膜,目前仍在一定范围内应用;第三代是复合型反渗透膜,目前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1958年以前,我国膜工业完全空白;1965年开始反渗透膜的实验室研究;1967年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对我国膜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中空纤维和卷式RO元件的研究开发;上世纪80年代初步产业化并推广应用;上世纪80年代进行复合反渗透的研究开发,并获得成功;近年来与引进相结合,进行复合反渗透的规模化生产,性能达到海水淡化要求。经过近30年的研究开发,我国在反渗透膜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常规反渗透膜复合材料、膜及膜组件制作、反渗透复合膜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二、反渗透膜工作原理 反渗透,顾名思义是一种施加压力于半透膜相接触的浓溶液所产生的和自然渗透现象相反的过程。如施加压力超过溶液的天然渗透压,则溶剂便会流过半透膜,在相反一侧形成稀溶液,而在加压的一 侧形成浓度更高的溶液。如施加的压力等于溶液的天然渗透压,则溶剂的流动不会发生。如施加的压力小于天然渗透压,则溶剂自稀溶剂流向浓溶液。水通过膜迁移的速率与膜的性能、溶液温度、膜两侧施加压力之差减去浓稀溶液间的渗透压差等有关。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也与溶液中离子的类型有关。 反渗透膜上有众多的孔,膜孔径非常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在水中众多种杂质中,溶解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经常根据除盐率的高低来确定反渗透的净水效果。反渗透技术的最大特长就是脱除盐份。反渗透除盐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反渗透膜的选择性。目前,较高选择性的反渗透膜元件除盐率可以高达%。 反渗透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溶剂通量与溶质通量间的巨大差别。进行反渗透的两个必要条件:1、选择性透过溶剂的膜。2、膜两边的静压差必须大于其渗透压差,在实际反渗透过程中膜两边静压差还必须克服透过膜的阻力。反渗透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分子物,其分离驱动力为压力差,透过物质是水、溶剂,被截留物质是无机盐、糖类、氨基酸、BOD、COD等。 反渗透原理图如下: 复合反渗透膜的结构图如下: 三、反渗透膜的分类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目前,反渗透膜如以其膜材料化学组成来分,主要有纤维素膜和非纤维素膜两大类。如按膜材料的物理结构来分,大致可分为非对称膜和复合膜等。在纤维素类膜中最广泛使用的是醋酸纤维素膜(简称CA膜)。该膜总厚度约为100μm,全表皮层的厚度约为μm,表皮层中布满微孔,孔径约5~10埃,故可以滤除极细的粒子,而多孔支撑层中的孔径很大,约有几千埃,故该种不对称结构的膜又称为非对称膜。在反渗透操作中,醋酸纤维素膜只有表皮层与高压原水接触才能达到预期的脱盐效果,决不能倒置。非纤维素类膜以芳香聚酷胺膜为主要品种,其他还有聚砜酰胺膜,聚四氟乙烯接枝膜,聚乙烯亚胺膜等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酰胺复合膜,是由一层聚酯无纺织物作支持层,由于聚酯无纺织物非常不规则并且太疏松,不适合作为盐屏障层的底层,因而将微孔工程塑料聚砜浇铸在无纺织物表面上。聚枫层表面的孔控制在大约150埃。屏障层采用高交联度的芳香聚酰 胺,厚度大约在XX埃。高交联度芳香聚酷胺由苯三酰氯和苯二胺聚合而成。由于这种膜是由三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故称为复合膜。 反渗透回收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依据预处理的进水水质及用水要求而定的。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回收率=×100%。如:75%回收率是指原水流量时,10透出水。 回收率=10×100/=75 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越高,则所需的渗透压越高,而且浓差极化的趋势越明显;从而增加了系统能耗以及污堵结垢的趋势,增大系统的运行及维护成本。因此回收率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化学《原子坐标的确定》复习课件.ppt VIP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曹禺《雷雨》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 VIP
- 【直接打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doc VIP
- 战斗机幼儿课件.pptx VIP
- 国开电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心得.docx VIP
- NB-SH-T0387-2023钢丝绳用润滑剂.pdf VIP
- 工作危害分析JHA危害识别表.xls VIP
- 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传动设备预算定额.pdf VIP
- 博饼规则(含图及奖品分布).xls VIP
- 2018款上汽通用别克Velite5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