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课文,写作文,语文教师往往少不了强调主题中心。   也许正因为过分强调了主题,本应该在中学课堂上独领风骚的语文教学落得个凄凄惨惨切切,本应该让学生自由展露才情的写作令学生敬而远之。   一、受不了人为拔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从来都是培养主题的。   一篇文章,讲段落大意,讲中心思想,一定要上升到相当高度、总结出一番深刻的主题。   这种主题综合症何止仅对学生,不少教了若干年的语文教师,现在看完一篇文章、听完一个故事,也总会自发地用一根尺子测量一下其主题,有时还会脱口而出通过……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你看,归纳主题的语言形式都是僵化的。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甚至是自觉的以政治、社会等来解读语文。   其实,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微言大义、力透纸背。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主题历来的概括是通过百草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心理,从而批判了封建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这一主题源于许钦文先生《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年,时至今日,这一主题思想仍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所沿袭。   但事实上,这一主题概括的前部分是正确的,后部分完全是牵强附会。   这一概括不是从文本出发艺术地客观地探究它,而是从某种主观理念出发,仅以鲁迅先生革命的一生为依据,认为该文既然是鲁迅所作,就必然是投向旧社会的钢刀和匕首,必然带有火药味,从而引申到批判旧式教育制度上来。   又如《岳阳楼记》,总是这样来归纳主题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滕建一座楼,范树一块碑。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滕子京树立的一块记功碑。   文章肯定并歌颂了滕子京在失意时的赫赫功绩,赞扬了他是一位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品德的伟大政治家。   这就是本文的主题。   你能说这样的主题有多深刻吗?归到歌功颂德这一拍马屁类主题中也不为过分。   再如乔治·桑的名篇《冬天之美》,明明是抒发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大自然亲近之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朴实、安详、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但是偏偏有人挖掘出这样深刻的意义来含蓄而猛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上层阶级奢侈挥霍的腐朽生活。   再说到写作文,我们教师都反反复复强调,在作文里一定要表现一个深刻的积极的主题。   这实际上忽视了好文章的重要标志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离开了真字,再深刻的主题再好的技巧也会黯然失色。   一味要求学生表现深刻的主题,只能让学生说大话、空话、假话,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还领略得少吗?重峦叠嶂、悬泉飞瀑令人惊心动魄,这些还不够吗?为什么非要先入为主地冠之以批判赞美抨击讴歌而在本来畅达如行云流水的美文中艰涩跋涉、勉强挤压出一些深刻的主题来呢?绿林清风、小溪流云惹人凝目遐想,这些还不够吗?为什么非要表现那些并不能打动人心、引人共鸣的深刻的主题呢?人为拔高主题,最是我们要加以克服的,因为我们左惯了!二、哪里来的局限性与人为拔高主题正相反的是,我们学习一篇古代的或外国的作品,归纳主题时总忘不了向学生交代几句局限性,这似乎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脚台步。   从贯彻批判性继承原则的角度说,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翻检中学语文教学资料,有不少切中肯綮、合情合理的局限性分析,如指出《师说》中厚古薄今的儒家观念、《扬州慢》情调过于哀伤低沉等,无疑都是十分正确且很有必要的。   但另外一些局限性的判断实际上不能称之为分析则存在较严重的随意性、简单化的毛病,给人的感觉是为找局限而找局限。   比如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归纳主题时便指出局限性,说李白逃避现实,流露了消极思想。   问题是,李白为什么要逃避现实?他逃避的又是怎样的现实?难道他否定溷浊、决绝权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还不够?还非得要使出孙大圣的能耐,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才算功德圆满?如此得出局限性,学生要么好笑,要么反感!也许正因为看到了如此多的局限性,林语堂、梁实秋被排斥在中学语文教材之外,梁遇春春酪般的美文与当今中学课堂无缘,蒙田、伍尔夫与今日中学生擦肩而过。   悲哉,中学语文教学!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