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与步行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脑损伤组 顾昭华 gzhxcy@ 站立与步行训练 步行三要素:可动性,稳定性,协调性 负重训练 双足底着地 保持头颈躯干及骨盆的对线关系 伸髋 膝屈8-15度 双足并拢,重心保持在中线位置 重心左右转移训练 反向负荷模式:患者身体向支撑侧倾斜,体重几乎全部转移到支撑侧,非支撑侧下肢外展外旋保持平衡。 反向控制模式:正常的是头、颈、躯干保持在中线上,体重以骨盆为中心向侧方移动,利用髋关节控制身体重心 重力患侧残留不转移患者,过度侧倾患者 重心前后转移训练 利用髋膝踝关节的控制和反向控制来达到前后转移 小腿三头肌为推动器 平衡很重要 髋膝踝的节律性用力 禁忌证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 起立床、平行杠、支具等。 必要的肌力训练 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应重点训练上肢肘关节、腕关节的伸展肌群和肩下降肌群,下肢髋、膝关节伸展肌群以及外展肌群。 若为下肢截肢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残肢肌群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四点步的步行训练前,需要分别对两侧的背阔肌进行肌力训练。 起立床训练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利用起立床将患者逐渐从水平位倾斜至垂直位,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体位性低血压: 在患者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心慌不适、冷汗等症状,甚至意识丧失或晕厥,同时患者血压先将1.33~2.67KPa。 可利用起立床将患者逐渐从水平位倾斜至垂直位,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训练时间和训练频度: 训练时间一般为30min /次,2次/d 训练调整: 倾斜的角度可以每天调整5°的速度逐渐改变。 注意事项 训练过程中,治疗人员应经常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如果血压降低、脉搏加快,提示所调整的倾斜角度不当 平行杠内的站立训练 患者移动到平行杠的一端,面向平行杠,向前移动身体,直至双足接触地面。 治疗人员面向患者站在平行杠内,用双膝分别从患者双膝的外侧固定患者,同时双手置于患者的臀部两侧。 患者身体前倾,双手扶握平行杠向下用力支撑;治疗人员双手同时向上托起,使患者完成站立。 站立训练开始时可10~20min/次,随后可根据患者体能状况而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患者双手扶握平行杠,由治疗人员帮助调整站立平衡。 治疗人员一手置于患者背后保持患者髋后伸,一手置于患者上胸部前面,使患者上身前挺,保持平衡。 患者在学会髋伸位维持躯干平衡的基础上,保持体重均匀地分布于双足,之后先将一手脱离对平行杠的扶握,然后过渡到双手脱离对平行杠的扶握,当可较好维持站立体位时,逐渐将双手改放于髋前或髋后。 一旦患者能够较好地保持静态站立平衡后,治疗人员可于不同方向轻推患者,训练患者保持或重建新的平衡(即保持动态站立平衡)。 下肢的承重训练 当患者下肢关节可承受身体重量时,即可进行下肢承重训练。 承重是下肢承受身体重量而受力的状态。 分类 零承重: 患侧下肢未承受身体重量,呈完全不受力状态 部分承重: 患侧下肢承受身体的部分重量,呈部分受力状态 全承重: 患侧下肢可承受身体的全部力量 是达到行走功能的必要条件 目的 治疗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承重训练,并逐步达到全承重水平。 上肢的支撑训练 训练患者应用肩下降肌群,控制躯体下半部分的动作,将身体撑起并离开地面,同时注意控制平衡不至于跌倒。 这一训练对需要使用辅助具步行的患者尤为重要。 注意事项 训练以安全为基本,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应很好掌握,避免患者过度疲劳。 综合分析患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并强化对进一步的步行训练有益的功能训练项目。 训练过程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渐过渡训练项目。 步行训练 定义 步行是涉及全身多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移动性运动。正常步行是高度自动化的协调、均匀、稳定的运动,也是高度节能的运动 步行训练:是在步态评定的基础上,恢复独立或者辅助步行能力的锻炼方法。 问题及训练要点 1、躯干前倾 站立末期,要将下肢向前摆动,重心前移,必须先伸髋,踝背屈,然后足蹬地、足跟离地、加速重心前移 常见原因:上肢躯干先移 、下肢蹬离不充分 举例 帕金森患者 2、躯干后倾 患侧下肢要通过支撑足向前方移动,为了维持下肢和躯干平衡,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反向负荷 原因:摆动前期时蹬地不充分及诱发和强化的躯干前倾的反向负荷 举例:偏瘫下肢屈肌协同占优患者、外周神经损伤致下肢屈肌肌力低下患者 躯干侧倾 躯干向支撑侧下肢侧倾,另一侧下肢外展外旋位摆动,造成躯干侧倾 原因:一侧下肢于支撑中期躯干与髋外展肌反向控制不充分或对侧下肢髋关节内收受限,由于反向负荷的代偿动作,目的是很容易使下肢完成摆动,双足着地完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