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課程取向的理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珮儀(2003) 後現代課程取向的理論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11-138。 後現代課程取向的理論探究 周珮儀* 摘??? 要 ????後現代課程取向是近年來課程研究的熱門議題,也是釐清當前課程改革理論基礎的重要參照。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理論探究,分析解構、社會批判、建構、審美、生態等後現代課程取向的要素,探討它們的相互關係以及所形成的概念基模的特質,包括對後設敘事與二元對立的觀點、批判Tyler原則與承繼Dewey哲學、課程的理論化、聲音的有效性與課程實施的主張等,再根據這些特質加以批判,並指出後現代課程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方向。? 關鍵字:後現代主義、課程理論、課程研究? 後現代課程取向的理論探究 周珮儀* 壹、前言 ?????「後現代」是當今課程領域最受矚目的術語之一。近來探討後現代對課程改革影響的相關研究和博碩士論文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歐用生與楊慧文(1998)呼籲我們在當前的後現代社會要加強後現代課程研究。陳伯璋(1999)從人文主義、後現代主義和知識社會學等三個角度發展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基礎。他又強調:九年一貫課程反映出反「集權」(或權威)、反「學科本位」(或專業)、反「精英」導向等時代精神,前兩者批判建立在現代知識和現代管理系統的當代課程,第三者則顯示對大眾教育的關懷,蘊含了包容他異性、多元性的可能,此三者有相當濃厚的後現代基調。Pinar, Reynolds, Slattery and Taubman(1995)在「理解課程」(Understanding Curriculum)一書中將後結構、解構和後現代取向列為當代重要課程論述之一,並在探討其他課程取向(政治、種族、性別、現象學、自傳/傳記、審美、神學等)時多次析論後現代對它們的影響,為其注入創造性的新觀點而促使其轉型;他們所提到的後現代課程主要代表人物有Taubman, Daignault, jagodzinski, Gauthier, Wen-Song Hwu,? Cherryholmes, Doll, Lather, McLaren, Giroux, Kincheloe, Steingerg等。Anyon(1994)分析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的論文和近來的教育出版品,發現近年來教育研究焦點驟然轉向後現代。這種轉變不只是年輕學者,也包括過去被視為馬克思主義者、批判理論者和社會女性主義者,例如:Aronowitz, Giroux, Britzman, Cherryholmes, Ellsworth, Lather, McLaren, Hammer, Miller, Pagano等人。上述學者均是當代課程研究學術社群中的重要學者,目前均投入後現代課程的研究,可見這的確是當前課程研究的重要議題,也是釐清當前課程改革理論基礎的參照;因此本研究將以此為焦點,對後現代課程取向進行理論探究。 貳、研究方法與架構 ????Short(1991, pp.17-19)曾舉出十七種課程探究形式,本研究採取其中的「理論探究」。「理論探究」是課程研究最基本的探究形式,旨在創造與批判某種概念基模(conceptual scheme),藉以明瞭課程現象和過程的重要本質和架構,區辨課程語言的價值。概念基模定義某一實體的組成要素和這些要素間的關係;它通常包含兩種概念:「成份概念」(constitutive concepts)和「結構概念」(structural concepts),前者定義組成某一實體的要素,後者定義這些要素間的關係。 ????本研究係依據Grove and Short(1991, pp.219-220)的理論探究主要原則與步驟進行: 一、界定探究的課程現象或過程的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尋課程研究領域的新趨勢,我國1980年代後的課程研究領域漸發展出實證主義、現象—詮釋學派和社會批判等三大典範;然而,近十餘年社會型態、學術思潮、教育改革丕變,亟需新的課程理論的建構;而後現代課程取向是當前課程研究學術社群的焦點,其相關理念對當前課程政策與實施多所啟發。因此本研究以「後現代課程取向」為焦點進行課程理論的「基本研究」(黃光雄、蔡清田,1999),至於這些理論在本土實踐與應用的部分,不在主要研究範圍之內。 二、形成「成份概念」和「結構概念」,找出要素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學者對後現代課程取向的區分相當分歧(單文經,2002;詹棟樑,2002; Anyon,1994; Cherryholmes, 1999; Giroux,1991; Marsh, 1997;Orr, 1992 ; Pinar et al., 1995; Slattery, 1995),分析其基本要素課大致歸納如下:一是從解構立場質疑現代課程理論的基本假設,促成課程概念的重建;二是從政治立場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