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七 章;概述;概述;概述;1.辨清虚证真假,所谓“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2.常服久服补益剂,须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之品,使补而不滞。;第一节;目的与要求: 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第一节 补气;第一节 补气;四君子汤 ;为什么说四君子汤为补气之基础方?;组成;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 君; 益气与健脾同用,燥湿与渗湿共施; ;辨证要点;加减变化 ;兼气滞+陈皮=异功散; 兼痰湿+陈皮、半夏=六君子汤; +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兼痰阻气滞的痞满,亦用于妊娠呕吐。;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1参苓白术散配桔梗、砂仁的意义。 2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均可用于脾胃气虚证,二方有何不同。 ;组成;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趣记:一连人上山,四君子找豆根。; 脾虚湿盛证。 脾气虚: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湿盛: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 佐证: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 君;桔梗的配伍意义 1、开宣肺气以通水道,助于除湿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功效。;辨证要点;加减变化 ;附方 七味白术散; 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1补中益气汤证治机理及黄芪、柴胡、升麻、陈皮的配伍意义。 2甘温除热法。 3麻黄汤、小柴胡汤、白虎汤、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均治发热,如何区别使用?;组成;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趣记:异功无茯,胡妈当妻。 ;1、脾虚气陷证。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 萎黄,舌淡,脉虚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补中益气汤;;本方的立方要旨,在于补气: 补中益气汤=异功散 — 茯苓 + 当归补血汤 + 升麻、柴胡 君:黄芪——重用18g甘温,入肺脾经, ①补肺气,实卫气 ②补益中气③升举下???之清阳④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与黄芪同用,增强补中益气之功 佐:当归——养血和营,使气有所附; 陈皮——理气和胃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使:甘草——调和诸药 ; 补而不滞,甘温除热,气血并治,升阳举陷。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难点: 本方为何升补并用?作用重心以升为主还是以补为主? 为何以黄芪为君药?柴胡入肝胆经为何能用于中气虚陷之证? 升麻在补中益气汤和清胃散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柴胡重用(12-18g):透表解热;中等量(6-9g):疏肝解郁;轻用(2-5g)配黄芪:升阳举陷。 升麻在补中益气汤中升举阳气,在清胃散中清热解毒,火郁发之。;生脉散 ;生脉散的组方意义;组成;1、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 君; 人参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五味子味酸敛肺止汗,三味同用,一补一润一敛,以补气为主,气足则能生津敛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气得充,则可复生,故曰“生脉”。; 本方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 。;加减变化 ; 参麦注射液; 10ml/支,40~80ml/次+ 5% GS 500ml,ivgtt.;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咳嗽和心烦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两虚者。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失调等病属气阴两虚者。 ★本方与竹叶石膏汤均治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之证,两方如何区别运用?;玉 屏 风 散;1玉屏风散证治原理及配伍意义 2桂枝汤与玉屏风均可用于表虚自汗,二方证有何不同 ;玉屏风散;主治;功用;君:黄芪——甘温,内可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以土生金,与黄芪相须为用。 可大大增强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使气 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不内侵。 佐:防风——祛风,御风 如此配伍,邪正兼顾,扶正为主,兼以驱邪。 ;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为证治要点;若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 对于过敏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均可加减用之;第二节;目的与要求: 掌握:四物汤、归脾汤 熟悉:当归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