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演讲比赛.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老人演讲比赛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讲故事 的题目是“五十年不锈的推剪,梳理善行人生”   那天,一个熟悉的身影又来到我们的校园,树荫下,只见他那一张略显沧桑的脸,始终带着和善的微笑。他在为一名小同学理发。熟练的动作,专注的表情,真是像是在制作完成一件艺术品。   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叫贾朝江,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我们都亲切的称他贾爷爷,贾爷爷今年65岁,可他学雷锋的历史却已经有52年了。1963年3月,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感召下,刚满13岁的贾潮江便开始和小伙伴一起帮困难户打扫院子、劈柴、挑水。他52年如一日,力所能及地为他人做好事。   贾爷爷是一名列车员,他胸前总是佩戴着“共产党员”徽章,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为人民服务。1999年5月的一天,贾潮江在京秦线4495次列车2号车厢值乘,一对从滦县到秦皇岛看病的老夫妻引起了他的注意。老年男子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贾潮江为他找座位、送热水,扶他上厕所,忙得不亦乐乎。感动得老人家一个劲儿地说:“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贾潮江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理发工具包,一有时间就义务给人们理发,附近的敬老院、光荣院、疗养院、学校、医   院、机关、厂矿、农村、街道都有他的身影。这些年他用坏了38把理发推子、32把剪刀,用坏理发工具包29个,骑坏了9辆自行车,行程50万公里,义务理发30万人次,理发后捡回的发梢可以装满90多麻袋。   52年来,贾爷爷义务理发的推子、剪刀由村庄延伸到县城、市区;扩展到天津、北京、秦皇岛铁路沿线的各个地方、义务理发的足迹踏遍了东北三省、内蒙古、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近半个中国。   贾爷爷在岗位上努力工作,先后多次荣获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1993年他荣获唐山市第二届学雷锋十大杰出人物,他学雷锋的动人事迹感动了无数的唐山人,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有人问他,累不累?图啥?贾爷爷说:“尽管经常累得腰酸腿痛,但是回味起来,我始终无怨无悔。只要嘴还能说,就要宣传雷锋精神,只要腿脚还能动,我就要为群众理好发。推子坏了可以换,但是我不能让他生锈。”   贾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XX年退休后,他依然每天在广场、公园、小区为群众义务理发,每月坚持两次专程到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为战士们义务理发,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从贾潮江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无比光辉的光环,这个光环熠熠生辉,他已经凝聚为一枚闪光的徽章,一面锦绣的旗帜。   这正是:一把推剪塑文明,神州万里送春风。   雷锋精神代代传,协力共圆中国梦。   安宁好孩子学校举办“关爱老人”主题演讲   比赛   XX年10月31日,我校举办了“关爱老人”主题演讲比赛活动。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现在的老人而言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关爱。而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儿女愿意给予家中老人之所需呢?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我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并举办了此次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切身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   演讲中,参赛选手结合身边的真实事例,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敬老、助老的感人故事。用质朴纯真的语言,表达出了对老人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喜看农村新变化   崔桥一中九、二班杨雅   辅导教师:李慧娟   大家好!我叫杨雅,来自扶沟县崔桥一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喜看农村新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从此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后,我们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忆往昔,看今朝,心中好多感慨。   我的家乡在鸟语花香的崔桥镇,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记忆中故乡的灰色曾是那样令人压抑。姐姐说求学路上的艰辛是心中一种难言的痛。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涯,每天都要从两尺宽的小路跳入几米深的大沟,再翻过两个土疙瘩,才走到她的学校。忘不了,春秋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少,雨天,她就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很多时候被蒺藜或砖瓦扎破了脚。哥哥说那时没有彩电、更没有电脑,全村三百户人家只有两台十四村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   现在,看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的新房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再看那迅猛发展的通讯之路,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如此   之小。还有眼前这一条条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柏油马路,让人见了油然升起无限自豪之情。通往县城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