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黄白籍、土断及其有关问题
万绳楠
自东晋以迄南朝,出现所谓黄籍与白籍,黄案与白案,选案黄纸与白牒,白贼等名称。解释不一,问题充斥。如黄籍与白籍:或谓土断后给白籍,则《晋令》何以说“郡国诸户口黄籍”?或谓土断后给黄籍,则《通鉴》胡三省注何以说:“今皆以土著为断,著之白籍也”?或谓“白”与自北南来的侨民有关,有“侨”的意义,则白案、白牒、白贼之白,又作何解释,是否都与“侨人”有关?凡此种种,都在不明白南朝“黄、白”的含义引起。本文旨在作一次考释,解决这些疑难。
一、从咸和二年对户籍的整顿看土断
《南史》卷五十九《王僧孺传》有云:
“先是,尚书令沈约以为晋咸和初,苏峻作乱,文籍无遗。后起咸和二年,以至于宋,所书并皆详实,并在下省左户曹前厢,谓之《晋籍》,有东、西二库。此籍既并精详,实可宝惜,位宦高卑,皆可依案。宋元嘉二十七年,始以七条征发。既在此科,人奸互起,伪状巧籍,岁月滋广,以至于齐,患其不实,于是东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
这是一段有关东晋社会经济史的极其重要的文字,未见前辈发掘。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苏峻之乱,文籍荡然无存。成帝咸和二年,对户籍曾重加整理,经过这年整理的户籍,称为《晋籍》。所书详实,位宦高卑,皆可依案。从咸和二年(327年)起,到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止此籍沿用了一百二十四年之久。因为元嘉二十七年以七条征发,以致产生了“伪状巧籍”的问题。齐时患其不实,不得不设官检校。齐所检校的,仍旧是东晋沿用下来的《晋籍》。
抓住这条材料,参看其他材料,很多疑难问题,均可迎刃而解;很多不同见解,均可得到澄清。
第一、黄、白籍问题。
《南齐书》卷三十四《虞玩之传》记齐高帝萧道成为校籍下过一道诏令,内中说到:“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经民俗巧伪,为日已久,至乃窃注爵位,盗易年月,……编户齐家,少不如此。”这段话是与《南史·王僧孺传》的话相衔接的。在《王僧孺传》中,齐所校为《晋籍》,在这段话中,齐所校为“黄籍”。黄籍就是晋籍。是晋和南朝包括有爵位的士人和无爵位的庶民在内的、“编户齐家”的、统一的户籍。
再看《太平御览》卷六O六《文部》二二《札》所引《晋令》之言:“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这也告诉我们晋籍是黄籍,籍中包括“已在官役”的人户,即属于役门的庶民之户。《晋令》只是未讲它还包括位宦高卑皆可依案的士族罢了。
如此说来,新《辞海》说的“黄籍多为官吏地主等免役户”,显然错了。
明白了黄籍是晋与南朝包括士庶在内的编户齐家的统一的户籍,也就可以明白白籍的性质。
《晋书》卷七十五《范宁传》说到过黄、白籍的分别。传中记范宁的话说:
古者分土割境,以益百姓之心。圣王作制,籍无黄、白之别。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自汝渐久,人安其业,丘珑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士之实。今宜正其封疆,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难者必曰:“人各有桑梓,俗各有南北,一朝属户,长为人隶,君子则有土风之慨,小人则怀下役之虑。”
根据范宁的说法,户籍本来无黄、白之别,郡国诸户口,统统是黄籍。这与上引材料所说一致。因为中原丧乱,北人包括“君子”、“小人”(士、庶),自拔南奔,流寓江左。江左曾为他们设置侨郡县以居之。起初,认为他们不久就可以返回北方,“故许其挟注本郡”。即在户籍上夹注原来北方的籍贯,从而产生了所谓“白籍”。户籍因而有了黄、白之别。黄籍为土著居民所持,白籍为北方来的士、庶所持,即“侨人”所持。在这个意义上,白籍可谓之“侨籍”。凡持白籍的,因被认为是暂时侨居南方,故不编入侨居地闾伍之中,不须向国家交税服役。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土断”。
如此说来,新《辞海》说的“白籍多为劳动人民,负担赋税和兵役”,又错了。
第二、土断问题。
目前谈土断,都从成帝咸康七年(341年)的“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谈起。这是因袭《资治通鉴》。因为《通鉴》即从这次土断记起。而解释,又都根据胡三省注:“时王公庶人多自北来,侨寓江左,今皆以土著为断,著之白籍也。”我只见过一篇文章对“著之白籍”持异议,认为是“著之黄籍”。惜乎此文仍然是在谈咸康七年的土断,以致难以使人信服土断为著之于黄籍。要弄清土断问题,我以为必须从咸和土断着手。这是东晋最早的一次土断。如果不搞清楚这次土断,而纠缠于后来的咸康七年令文的解释,就很难乃至不可能对土断下正确的定义。
人们以为《陈书·高祖纪上》只有“咸和中土断”五字,因此这次土断是不可认识的。其实材料不少,问题在于是否全面占有,是否能将各条材料综合起来进行考察,互相发明。
上引范宁的话告诉我们,土断含义有三:一为“属户”,即变侨人为土著人户,编入当地闾伍之中。二为画一户籍,即取消“许其挟注本郡”的白籍,恢复“籍无黄、白之别”的旧制,统一为黄籍。三为“明考课之科”,即取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YX-QEHP-39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控制程序B0(工厂体系文件模板).doc VIP
- 03~04_项目融资模式之BOT项目.ppt VIP
- 团章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中考真题作文解读:此刻,你不一样(威海)(写作指导+例文展示+名师点评).docx
- 小学一年级学习计划..doc VIP
- 包头市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技术标准标准DB 1502T006—2020.pdf
- 网络直播带货主播能力模型构建研究.docx VIP
- 淮阴工学院班主任工作手册.doc VIP
- 2024年新改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专用).docx
-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