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新犯罪原因及监狱工作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犯罪案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重新犯罪率也逐节攀升。作者透过对上海等几个省市重新犯罪相关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勾划出重新犯罪者的一些明显特征,并提出重新犯罪是主体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权衡期待利益后的有限自由选择的原因论,用公式可以表达为:P(r)=(S+EU)×O。其中S代表社会因素对重新犯罪的影响,EU代表犯罪预期收益,O代表犯罪倾向性。最后,作者重点针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明确监狱工作定位、探索罪犯评估与分类、罪犯矫正项目化运作和民警队伍专业化发展四点对策和建议,以期通过监狱的努力,为降低重新犯罪率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重新犯罪 原因 预防 对策
前 言
重新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失调现象。重新犯罪是犯罪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重新犯罪率的高低,是社会治安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犯罪学研究表明:在社会犯罪的构成中,初犯、偶犯与累犯、惯犯之间的比重变化,预示着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及其发展趋势。当社会治安不稳,社会犯罪急剧上升的时候,初犯、偶犯的比重上升,累惯犯的比重会相对下降;反之,当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犯罪减少或平稳发展的时候,初犯、偶犯的比重会下降,而累、惯犯的比重可能会上升。注 释
注 释
卢琦.关于“把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10):33.
重新犯罪率的高低,也是监狱改造罪犯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监狱通过教育、管理和劳动三大手段对罪犯进行积极改造,既有效预防了罪犯在监狱期间的重新犯罪,又对刑满释放人员避免重新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监狱会主动跟踪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情况,以评估和检讨监狱的改造工作。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系统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监管场所“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卢琦.关于“
卢琦.关于“把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10):32.
犯罪不可消灭,只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保持着某种平衡。菲利在提出著名的“犯罪饱和论”时指出,“艾米特莉特的古老格言是可以坚信的:‘犯罪也有年终平衡,其增多与减少比国民经济的收支还带有规律性。’”
[意] 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实证派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4.
重新犯罪同样不可消灭。重新犯罪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着总量均衡,尽管如此,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找准推动和抑制重新犯罪发生的关键因素,弱化或增强它们,以尽可能减少重新犯罪,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和谐。
预防重新犯罪是研究重新犯罪的出发点和归宿。治理重新犯罪的对策,可以从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诸多方面入手,但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则是预防。然而,人们出于感官刺激的需求,往往是重打击而轻预防,这从国家对打击犯罪部门和预防犯罪部门的资源投放情况即可明显看出。个中缘由早在2000多年前扁鹊先生已经说得很明白。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鹖冠子·世贤》.一代名医扁鹊虽是自谦的说法,但也确道出了“治未病”不如“
《鹖冠子·世贤》.
重新犯罪的预防也与治未病一样,最有成效者往往会变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努力成为最善的长兄。
第一章 重新犯罪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犯罪案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尽管中间开展了几次严打活动,伴随而来的却是犯罪数量的激增。新世纪以来,犯罪人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没有改变。2002年全国法院生效判决中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数为690506人,而2003年为730355人,2004年为753314人,2005年上升到829238人,2006年达到873846人。 数据分别摘自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律年鉴2003、2004、2005、2006、2007 [M] .北京:中国法律年鉴社.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低重犯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国重新犯罪率只有2%-3%, 张绍彦.现实艰难与更改选择—中国监狱迈向21世纪的实践基础和观念变革[A] .见: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4卷)[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07-412.而美国刑满释放人员释放后3年内的重新犯罪率则高达46.8%,法国为50%,英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