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抗凝纤溶系统失调有关浙江大学.ppt

课件:抗凝纤溶系统失调有关浙江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抗凝纤溶系统失调有关浙江大学.ppt

抗凝治疗 五)其他抗凝新药 1、DX90650:为特异性因子Xa抑制物,参考剂量:10-100 ug/kg ,口服,每日2-3次。 2、单磷酸磷脂A:可显著降低内毒素诱发DIC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参考剂量5mg/kg,静脉滴注,1-2次/天。 3、Nafmestat Mesilate (NM):为人工合成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外凝系统,降低Ⅶa活性介导因子Ⅹa活化。 抗凝治疗 六)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聚集及伴随的释放反应在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DIC治疗中,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及血小板促凝因子的释放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制剂:低分子右旋糖酐、双嘧达莫、阿司匹林、苯磺唑酮、噻氯匹定、前列腺素I2等。 DIC治疗方案 二、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DIC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补充应在充分抗凝治疗基础上进行。 主要制剂 1、新鲜全血:可提供血小板和去除组织因子、钙离子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心功能允许条件下一次输血800-1500ml。为避免因输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再次诱发或加重DIC,可在输血同时每毫升血(其他血制品一样)加入5-10U标准肝素,并计入全天肝素治疗总量,称“肝素化血液制品输住”。 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2、新鲜血浆:研究发现45分钟内输入1000ml可使血小板生至约50×10E9/L,因子Ⅷ浓度由20%提高至100%,纤维蛋白原提高至1.0g/L以上。 3、纤维蛋白原:适用于急性DIC有明显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出血极为严重者。首剂2-4g,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达到1.0g/L以上为度。 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4、血小板 PLT <20×10E9/L,疑有颅内出血或临床有广泛而严重的脏器出血的DIC患者。 5、其他凝血因子制剂: 1)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剂量20-40U/kg,每次以5%GS稀释,要求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1-2次。 2)因子ⅧC浓缩剂,每次20-40U/kg,以缓冲液稀释, 2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1次。 3)维生素K,在亚急性和慢性DIC作为一种辅助性凝血因子补充剂。 DIC治疗方案 三、纤溶抑制物 一)适应症: 1)DIC病因及诱发因素已经去除或基本控制,已行有效抗凝治疗和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出血仍难控制; 2)纤溶亢进为主型DIC; 3)DIC后期,纤溶亢进已成为DIC主要病理过程和再发性出血或出血加重的主要原因; 4)DIC时,纤溶实验指标证实有明显继发性纤溶亢进。 二)主要制剂 1、氨基己酸(EACA) 2、抗纤溶芳酸(PAMBA) 3、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4、抑肽酶 DIC治疗方案 四、溶栓治疗 试验探索阶段,有认为,DIC是出血性疾病中唯一的溶栓治疗适应证。 适应证: 1、血栓形成为主型DIC,经前述治疗未能有效纠正者; 2、DIC后期,凝血和纤溶过程已基本终止,而脏器功能恢复缓慢或欠佳者; 3、有明显血栓栓塞或辅助检查证实者。 溶栓治疗制剂: 1、尿激酶(UK) 2、单链尿激酶(scu-PA) 3、t-PA 4、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 DIC难治原因分析 1、对DIC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待深入; 2、病因多,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复杂; 3、隐性DIC(Pre-DIC)诊断困难; 4、缺乏统一理想的治疗方法。 DIC治疗进展 1、尿蛋白C抑制物:能够预防动物模型中的高凝状态、继发纤溶及器官功能衰竭,与低分子肝素比效果更好。 2、抑制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Montes 等利用特异性单抗33B8抑制PAI-1活性,预防内毒素诱导兔DIC模型肾内纤维蛋白的沉积,为临床通过降低纤溶抑制物活性治疗DIC提供思路。 DIC治疗进展 3、维生素D3:单核细胞在败血症患者DI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D3活性形式能上调单核细胞的TM表达、下调其TF表达。在预防脂多糖诱导的DIC中有效。 4、重组活化因子Ⅶ:可安全用于因肿瘤所致DIC而发生的出血。 5、阻断组织因子途径的制剂:TF单抗(中和TF)、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溶性失活组织因子等均可抑制内毒素或大肠埃希菌引起的DIC,并可显著提高存活率。 6、重组线形虫抗凝蛋白C2:能抑制TF/FⅦa/FⅩa复合物。 DIC治疗进展 7、加贝脂(FOY)和甲磺酸奈莫司他(FUT):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酶即凝血酶、 FⅩa、纤溶酶及激肽释放酶等。 8、己酮可可碱:通过抑制相关基因活化减少TNF、TF、IL-6。 9、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抑制内毒素诱导的TF、TNF-α产生。 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