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蛲虫钩虫眼线虫.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蛲虫钩虫眼线虫.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3.婴儿钩虫病 感染途径     ① 钩蚴污染尿布 ② 接触污染土壤 ③ 穿开裆裤、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  麦秸稻草 而感染 ④ 经胎盘 ⑤ 经母乳 感染虫种 多为十二指肠钩虫 好发年龄 婴幼儿 症状:急性血性腹泻,柏油样黑便,腹胀、呕吐 。 粪检:潜血试验(强阳性) 贫血多较严重,生长发育迟缓等。 ① 贫血严重:RBC200万/mm3,Hb50g/L ② 发育极差:营养不良 ③ 合并症多:30%~40%(支气管肺炎,肠出血) ④ 病死率高:3.6%-6.0% 原因 十二指肠钩虫 感染度较重  肠粘膜柔嫩 [临床表现] 4.消化道出血 引起消化道出血(严重者消化道大出血) 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贫血严重。 易误诊为消化道溃疡、痢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肠及食管的癌症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急性钩虫病人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5%以上,最高可达86%,因而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增高。 早期易误诊,必须结合流行病学史、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临床症状方可确诊。 [病原学诊断 ] 粪检:查虫卵 1 直接涂片法 2 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 3 改良的加藤氏法查钩蚴 4 钩蚴培养法 5 痰检查钩蚴(适于有呼吸道症状) [流行] 分 布 呈世界性(9亿)我国1992年调查结果,平均感染率为17.16%,感染人数约为1.94亿人。2004年钩虫6.12%(钩虫 3930万人)。 国内分布情况:钩虫病流行广泛,从北纬45°至南纬30°之间的广大地区。海南最高:60.9% 四川:40.88% 广西:37.85% 虫种:在华南和西南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各省则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多为混合感染地区 感染率:南方 北方 农村 城市 成人居多 钩虫感染的地区分布 流行环节 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 1. 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带虫者 2. 传播途径 ⑴ 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 ⑵ 种植作物(光手赤脚劳动)    卫生条件差的矿井 ⑶ 接触疫土 农作物种植方式 旱地作物:棉、薯、桑、蔗、烟、玉米、蔬菜、 咖啡等 旱地温床育秧、移栽后放水晒秧深水稻田 矿井 无阳光、温度高、湿度大、     空气不畅、卫生条件差 四川矿井感染率 52%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年龄 青壮年(15~40岁)感染率最高 性别 一般:男性稍高于女性 不同职业钩虫感染率(%) 菜农 30.963 教师 7.568 农民 19.827 商人 6.490 半工半农 14.360 儿童 5.422 学生 9.790 工人 4.327 渔民 7.806 干部 3.654 流 行 因 素 1.自然因素⑴ 温度 最适25~30℃ ⑵ 湿度 最适60%~80% 太高:虫卵不发育、也不死(水稻田) 太低:不利虫卵发育、钩蚴活动受限 虫 卵 丝 状 蚴 50℃ 活30分钟 活2小时 37℃ 发育不完全 活4周 27℃ 发育最好 活9~15周 10℃ 停止孵化 5%越冬,余全死 土质 疏松程度、氧份含量、有机物含量 疏松泥土 66.7%(幼虫发育率) 砂土 27.8% 粘土 2.4% 阳光 强烈直射:2小时内死亡(干燥) 荫蔽环境:旱地作物田、蔬菜地 矿井 2. 生活习惯 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 生食:韭菜、大葱(山东)、小白菜(辽宁) 一颗30克的大葱上检获有34条钩虫丝状蚴及17条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 3. 经济水平 流行季节 易感季节: 广东 1-12月 四川 4-9月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