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三陵水库钓鱼心得 俱往矣——十三陵水库随感 ■吊脚楼主 一 晚上终于有了时间,就整理起上周去京郊昌平开会时拍的照片,其中有几张是在十三陵水库拍的。 这十三陵水库的名头炸雷般响亮,我却惭愧得紧,在北京呆(来自:写论文网:十三陵水库钓鱼心得)了20余年,居然愣是没去拜谒过!这次开会住在军都上下的一个度假村,听服务员说,遛哒过去,20分钟就可以到达十三陵水库的大坝上。于是就在一个朗日当头的中午,邀约三两位同好,一起去“朝圣”。时令虽然已经进入初春,但京北的气温明显比城里要低好几度。北风呜呜地刮着,使人怎么都觉得有三分寒意。但昌平之与北京,最大的好处是在“上风向”,少了北京城里常年灰锅盖般罩在人们头顶上的污染,所以头上的天空是格外的湛蓝。路边光秃秃的树杈上,不时高高地举起一个鸟巢,要托往蓝天上去似的。乡人们的小院子内,偶尔可以看到正含苞待放的白玉兰。 我们走的正是那条著名的水库路。宽阔的马路两旁不时就有一块指示牌,指引我们很顺利地踱向大坝。 走近坝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位湖南老乡48年前来到这片火热的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时顺手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汉白玉大字,亮白而略显瘦长——有点不太像我们看惯了的他后来题写时更加饱满和飞扬的字体。安山岩护坡是紫色的,白字镶嵌其上,突显而壮观。惜乎京北春来迟,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要不然,有绿树红花点缀,一定更加壮美吧!大坝两端,都建有极具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游廊,尤其是那赭黄色的琉璃瓦,在透明的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大坝西端游廊左近,有一块乳白色的长方形巨石,足有一人多高,上面自右向左,竖立镌刻着“十三陵水库毛泽东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的字样。红艳艳的大字与游廊上的黄琉璃瓦两相衬托,搭配得恰到好处,格外耀人眼目。 大坝东侧的小山坡上,有水库纪念碑和展览馆。但当我用镜头把它们拉近后却发现,这些原本应该是供游人追忆昔日领袖风采和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居然全都是冰冷的铁将军把门。后来我们游览过去,仔细打探一番,依然是不得其门而入。不得已,就一边听那些“寄生”在这大坝上的黑车司机絮絮叨叨地游说我们乘他们的车“去十三陵玩玩”,一边听他们给我们“免费讲解”与这水库有关的历史和掌故。我这才知道,这水库两边的山分别叫蟒山和汉包山;小山坡上的纪念碑上,不仅可以欣赏到毛主席的笔锋,还镌刻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一代历史伟人的题词;纪念馆内呢,则陈列着这些历史伟人们为水库题词的复印件,他们在这里参加义务劳动时的留影,以及他们曾经使用过的劳动工具?? 二 关于这十三陵水库,我脑海里一直深深地印着一张照片,它反映的是周总理参加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时的情景: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周总理就与大家一起劳动开了,虽然挥汗如雨,但总理的脸上却荡漾着春天般的笑意?? 那天没能进入十三陵水库纪念馆内去看个究竟,不知道我的记忆还确切否?但有一点是 可以肯定的,这十三陵水库“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依靠劳动与智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 可不是吗?回京后我查了一下资料,上面明确说,这十三陵水库总蓄水量达6000多万立方米,面积是颐和园昆明湖的20倍,自1958年初开始修建,前后不过用了160天时间,就于当年6月30日胜利建成! 160天!呵呵,这可不仅仅是现代化的速度哦——想当年,40万劳动大军靠的是一只只土筐、一把把铁锨和一双双磨出了老茧的大手在建设社会主义呢!而现在,挖土机、铲土机、汽车,什么样的现代化的工具没有啊。 难怪网上有评论说,热爱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本来应该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体现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的;可现在倒好,却居然要中央发文件,要所有的党政机构和所有的传媒向全社会所有人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动员,可真是一种悲哀呵。而且,更关键的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宣传、教育和动员,它能够真正实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吗? 三 但是很可惜,人们在说到十三陵水库的时候,大多忘了这一点——更多的是在反思和批判它作为大跃进的产物,不顾科学现实,盲目改造山河,却最终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一面。我这么说,并不是指责反思和批判就不好或者不对:该反思的一定要反思,该批判的一定要批判,但是另一方面,该肯定的我们也一定要肯定才对啊! 而十三陵水库以及当时全国上下“大跃进”、“战天斗地”的做法确实非常值得反思和批判—— 那天在去十三陵水库的路上,大家东一句西一句,一会儿就凑出了好几首当年激情豪迈的“诗歌”来: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河水急,江水慢,还得我们说了算: 叫水走,水就走,叫水站,水就站, 叫它高来不敢低,叫它发电就发电。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 好一个“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