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 江西元.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大国文化要义(代序) 第一节 大国精神与灵魂 第二节 大国意志与文化秉性 第二章 西方外交文化本原 第一节 “物”、 “神”、 “我”三位一体 第二节 从 “重力”、 “尚斗”到理性的非理性主义 第三章 俄罗斯外交文化本原与战略文化变化趋势 第一节 俄罗斯外交文化本原 第二节 俄罗斯战略文化变化趋势 第四章 日本外交文化本原 第一节 从自然主义神 (皇)、 “天”、 “道”,到神秘主义 “绝 对无”之 “我神” 第二节 从 “理”、 “气”、 “一元气”, 到 “心”、 “孝”、 “诚”、 “直” 第三节 日本战略文化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第五章 中国外交文化本原 第一节 中国外交文化本原 第二节 从 “藏天下于天下”,走向 “中西融合” 后记 导论 一、大国文化要义 文化的内核是一种精神特质及在这种精神熏陶下产生的灵魂、秉 性、思想和智慧,其第一要义是精神和灵魂,即哲学本体论意义上 的 “无”与 “有”。一般而言,人的精神始于 “无”,基于 “信”,定 于 “一”。即精神生于 “无”,灵魂出于 “有”,精神与灵魂合在一起 归于 “一”[1]。也可以说,精神是建立在人的观念世界( “无”)之上 的 “存有”,而灵魂则是在现象世界( “有”)之上而形成 的 “无”或 “无”中之有。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 “无”,是人在思考一 切与人的终极关怀相关问题时所确立的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其根本 意涵,指的是人的精神、理念中,指向未来和彼处之 “存有”、 “存之 有”或 “有之无”。 “无”的观念显示了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已不再满 足于世界之 “实然”,而是要超越当下和眼前的所见所闻,追求 “未然 之物”和 “应然”的生活。而 “无”与 “信”是分不开的。如果说 凡 “信”即 “无”,或者说 “无”即 “信”,那么,我们也可以 说, “信”者 “无”也,或 “信”者 “有”也。因为,一切思想观念, 都是信者 “有”,不信者 “无”。即所谓 “无信不立”。而归根结 底, “信”又是建立在 “一”这个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之上。 在人类文化精神发展进程中,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等代表的世界主 要民族文化精神都建立在将世界抽象为 “一”(世界图式)的思维价值肯 定形式之上。但这个 “一”在不同文化中的规定性是不相同的,各有其 自己的特定内涵。如,中国文化中的 “一”,指的是一个 从 “无”到 “有”,又从 “有”复归于 “无”的大化流行的过程,是一 个包含着世界上一切个别存在的川流不息、运动变化着的整体一元存 在。同时,中国文化中的 “一”也可以理解为 “无中之有”或 “无 中 ‘自’有”,即, “有”归于 “无”的 “自有”的整体存在。中国古 代先哲用 “无极”、 “太极”、 “太和”、 “一元 气”、 “天”、 “道”等词语来表述这个 “自有”,用现代语言来说, 就是 “自然之有”。中国文化自古崇尚 “惟精惟一”和 “圣人抱一为天 下式”[2],强调 “万物归一”。 在西方,古希腊人早期信奉的 “一”(天人合一)逐渐地发展成一 种 “二元对立”的存在。即是说,古希腊思想家在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 来的同时,又通过辩证法将它们辩证地统一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西方文 化所独有的 “一”。西方文化精神中的 “一”不像中国和印度文化精神 中的 “天”、 “道”、 “大梵天”、 “梵我合一”或俄罗斯和 日本文化 精神中的 “神我”、 “我神”等 “整体一元”的观念存在。这 个 “一”实际上指的是 “有”与 “二”,即,有一个终极物质存在和一 个精神性存在;现实世界既是人的世界也是神的世界;人既是 “物”又 是 “精神”存在。这样,围绕世界是同一、统一于精神还是物质,自古 希腊以来,西方文化精神产生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为克服西 方文化精神中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古希腊思想家提出了辩证的 “逻 各斯”的同一思想,即, “物”与 “我”(主观世界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