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第七章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七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背景 社会历史背景: 二战中德军入侵,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后工业化时代的工厂,嬉皮士,奔驰车与名模,物质主义与商业主义达到极致 哲学思潮背景: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现代:结构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二战后西方出现的各种文化思潮总称。涉及领域广,影响大 后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下半叶西方盛行的各种激进的反传统的文学现象。主要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和解构主义。既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也是一种悖离。 (1)对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传统进行更尖锐、更全面的批评 (2)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包容差异 (3)追求自由不羁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的创新 ·荒诞化,碎片化,多义性,不确定性 ·有‘反文学’之称 争议:定义、划分、评价 主要流派 “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存在主义文学 是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文学思潮,20世纪30年代末兴于法国,二战后影响到欧美及亚非,50、60年代达到高潮 成就:小说、戏剧 特征:哲理性和思辨性,“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 代表作家: 萨特 Sartre 1905-1980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1943 文学创作: (1)存在主义小说 a.成名作:《厌恶》(《恶心Nausea》)1938 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对生活的“恶心”感,表述“存在就是荒诞,就是恶心”的哲学观,对社会的批评意识 b.多卷部长篇小说《自由之路》1945-49以二战为背景:通过知识分子玛蒂厄的人生道路与选择,阐释“自由选择”的哲学观 c.短篇小说集《墙》The Wall, 1939:通过反法西斯展示伊比塔与格里偶然性的生与死说明世界与人生的荒诞。 (2)剧作:境遇剧 萨特为表达存在主义思想而特设的一种戏剧类型。它强调对情景的刻画,让人物在艰难情境中,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和命运。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义者的人道主义道德观:立足于个人本能,又不失良心,正义 戏剧作品: 《死无葬身之地》1946 述二战期间几名被俘的游击队员,选择不做叛徒而牺牲 《禁闭》1943(《间隔》):描写地域的三个罪人见的三角关系和冲突,表现急性的人际关系:“他人就是地域” 运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西蒙娜·德·波伏瓦 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女性主义思想家 小说:《女客》、《大人先生们》、《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 人物大多是女性 论著:《第二性》(女人并非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 加缪 Camus 1913-1960 哲学随笔《西绪福斯的神话》(《西西弗的神话》) 中篇小说《局外人》莫尔索用“无所谓”对抗荒诞世界 长篇小说《鼠疫》 1947 故事:医生、神甫、记者、走私贩等人面对鼠疫做出不同的自由选择; 象征:以鼠疫象征法西斯势力的横行、对各国的侵略; 以里厄医生的自我牺牲行为象征抵抗战士的斗争精神 1957年加缪因《局外人》与《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 荒诞派戏剧 Theater of the Absurd 是20世纪50年代兴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反叛一切既定的戏剧传统。 文学特征: ·主题:表现人生的荒诞——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荒诞 ·艺术特色:表现形式的荒诞化——情节、形象、台词的荒诞化 代表作家: 尤耐斯库 1912-1994 法国荒诞派戏剧奠基人之一 名作:《秃头歌女》、《椅子》、《犀牛》 《秃头歌女》 1956:第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被视为“反戏剧” ·通过史密斯夫妇与马丁夫妇空虚荒诞的语言行动、胡乱敲响的挂钟、忽明忽暗的灯喻示人生的空虚荒诞 ·通过博比一家同名的、马丁夫妇互不相识、两对夫妇互换位置等喻示自我的丧失、人际的隔膜 ·通过循环结构喻示荒诞生活的延续不断 《椅子》使用“反戏剧”手法,通过一对生活在荒岛上的老夫妇的荒诞故事直喻物对人的压迫、人生的孤独、空虚、无价值 《犀牛》通过人变犀牛的荒诞故事直喻人的异化 贝克特 Samuel Beckett 1906-1989 (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创作:诗歌、小说、戏剧 诗歌:前期作品 ,有现代主义特点,多用灰色的语言特的主管感受; 小说:具有意识流小说特点,表现人的精神探索,荒诞世界 剧作:《结局》1957 表现由三主一仆四个残疾人组成的家庭荒诞的生活,喻示人类的悲惨处境与前景 《最后一盘磁带》 表现老人克拉普不时播放他30年前录的一盘磁带,徘徊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情形,喻示人生的短暂可悲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