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陇东民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1 浅谈陇东民歌 高沛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结晶;是古老而新颖的民间演唱艺术;是人民的智慧经过千锤百炼,不断修饰加工而成的一种音乐体裁。陇东地处黄土高原,在今甘肃庆阳与平凉一带,我们的祖先早在十多万年前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丰富的物质基础,还有许多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陇东民歌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陇东民歌曲调优美,歌词精彩,内容丰富,方言运用得当,口语特点非常突出,发之于心,传之于口,不事雕琢,朴实无华,或纵情于山间旷野,或歌唱于社火庙会,或吟咏于门前树下,或回荡于麦田山沟。本文对陇东民歌做以阐述,介绍了《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几首著名作品。 关键词: 甘肃庆阳 陇东民歌 风格特点 经典之作 甘肃庆阳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它东连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面、南面的六盘山及其构成的深沟几乎无一条成形的山路,把陇东县与外界半隔绝起来。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历代战事多依仗这里的天然屏障。交通落后,经济贫困,文化贫瘠就是陇东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这里较少受外界经济文化的强烈冲击,倒成了民间物语自由生长的肥沃土壤,陇东民歌在这种背景下自由发展,口耳相传,吟唱至今,相对比较完整、成熟,是民间文艺百花园中较为独特的一枝山花儿。 溯本逐源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庆阳文化长久占据着历史一隅,在大西北、在中国的心脏熠熠生辉。庆阳文化绚丽多彩,剪纸、皮影、陇东道情和民歌被誉为庆阳“四绝”。其中,民歌作为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庆阳文化中举足轻重。 陇东民歌,其恢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周。周祖不窋及其子鞠、其孙公刘三代,曾在叫豳的陇东(主要在今庆阳)创业和“教民稼穑”,豳民众缘此历经了从渔、狩、牧、游到定居农耕的划时代转折,生产飞速发展。发达的文化与民众先进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周先祖功勋和民众劳动生息的歌谣,如绚烂的当地名花山丹丹那样,不竭地诞生于田野、谷沟和农家庭院。相传由大文学家、思想家孔子亲自删定的《诗经》,有多篇就集中再现了陇东民间歌谣,其中《公刘》、《七月》、《东山》等,就艺术地记载了陇东民歌。陇东民歌具有一脉传承性,而在句式、语言、词藻的运用上,时代的胎记十分彰显。《诗经》句子凝练,内韵深刻,雅气十足,以四字句为主。迄乐府时代,依然承继了前代的这般句式。到南北朝时期,这种绵亘的陇东民歌体,又有所突破,普遍成了约有长短的句子。历史的潮流一路滚滚,到现代,到今天,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普及,也就从汪庭有、孙万福们起,陇东民歌的口语痕迹更明显,通俗的味道更浓郁,这也是民歌口传心授的特点。 陇东民歌的概况 陇东民歌的一腔一调,全是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字一句,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陇东民歌曲调优美,信天游旋律高亢,歌词精采,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方言运用得当,口语特点非常突出。有的诉说爱情婚姻,有的反应星象命运,有的描述劳动场景,有的叙述历史问题,有的歌唱家乡地貌,有的褒贬政治时弊。发之于心,传之于口,不事雕琢,朴实无华,或纵情于山间旷野,或歌唱于社火庙会,或吟咏于门前树下,或回荡于麦田山沟,代代相传,不绝于耳。 1、陇东民歌的内容 迄古而今,陇东民歌,蕴涵了四种内容,一是生活的艺术写照、反映;二是对生之艰难和凄苦命运的悲情诉说;三是朴素、善良情感的自然流露;还有便是对爱之烈的激情表达。这片农梗文化的起始地,千百年来,勤劳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歌把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的人民生活真实的写照出来,如《十八姐担水》 :   日头夜上来者照山川呀,   小房里闪上兰玉莲呀,   ……  公公今年五十二,   婆婆今年四十三。   女婿今年十三岁,   送到南学把书念。 在封建社会的苦难岁月里,贫穷迫使多少的人们背井离乡。为了生存的希望,年轻的小伙子不得不告别新婚的情人而北上,这样便产生了《走宁夏》、《走西口》等歌。歌中唱道∶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泪长流,手拉手送到大门口……, 走路要走大路,切莫把小路走,大路上的人马多,小路上有贼寇”。 每一句都饱含着辛酸的泪水,曲调悲苦凄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像《赶脚调》唱到的生活的艰辛: “北风吹来大雪天,赶上毛驴把盐驮, 数九寒天冰冻三尺三,为什么我赶脚的人儿这样可怜。” 也有不少对封建礼教和买卖婚姻摧字字血声声泪的控诉。如: “粮食里头糜子光,人里头数我最恓惶, 我爹我娘爱银钱,把我卖到老山川, 老山川来鬼门关,媳妇到那受作难”。 这种婚姻制度不知是多少善良的妇女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些甚至惨遭一死,哪里还能谈得上什么爱情呢?听到这歌声无不使人感到痛心。 尽管人民群众对社会给予他们的种种不合理待遇表示不满,表示反抗,然而这种不满与反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