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 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掌握超(超)临界锅炉结构特性防止异物堵塞爆管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蔡文河 赵卫东 李炜丽
摘要:为了防止超(超)临界机组异物堵塞 堵塞,这与管子制造质量、焊口质量、联箱的清
爆管事故,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降低异物堵 洁度、氧化皮脱落等情况有关;异物堵塞爆管也
塞爆管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超超 有很大的必然性,这与受热面结构密切相关,要
临界机组的水冷壁、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运行和结 认真分析每次爆管的特点和位置,才能制订有效
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异物的来源、堵塞 的检修和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异物堵塞爆管带来
的部位以及爆管的主要特征,并且从制造、安装、 的经济损失。
运行、检修等环节提出了监督检验与防治异物堵 2 水冷壁结构和运行特性
塞爆管的技术措施。 2.1 不同参数机组水冷壁管的壁厚特点
关键词:超(超)临界 结构 异物 堵 水冷壁是锅炉主要的蒸发受热面,它布置在
塞 爆管 炉膛四周,吸收炉膛火焰的辐射热,把水冷壁管
内的水加热并产生蒸汽,在管内形成饱和蒸汽或
1 前言 汽水混合物。水冷壁主要由水冷壁管和联箱组
自2006 年11 月首台1000MW等级的超(超) 成,在运行中失效最为广泛的也是水冷壁的管子
临界机组在玉环投入运行以来,目前我国已有 和联箱。
100 多台超(超)临界机组投入或者即将投入商 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冷壁的水循环回路是靠
业运行,机组容量为600MW 和1000MW 等级, 汽水的密度差建立起来的,它有很多循环回路,
参数为 25~26.5MPa/600 ℃/600 ℃。由于温度、 每一个回路由一个下联箱、一个上联箱和管子连
压力的提高,锅炉使用了大量的新型耐热材料, 接组成,由于是建立在自然循环基础上的,其循
如 T91 、TP304H 、TP347H 、TP347HFG 、 环倍率高,所以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管一般都较
Super304H 和 HR3C ,这些材料的使用使得超 粗。如果机组参数进一步提高,汽水的密度差越
(超)临界机组在我国的拥有量迅速攀升。然而 来越小,仅靠其密度差进行汽水分离更加困难。
由于压力等级的提高,超(超)临界机组的承压 当压力大于 19MPa 以后,汽水的密度差已不能
部件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锅炉受热面 使汽水完成循环,必须在循环回路中串接一个循
管径急剧变小,使得异物很容易在内径较小的区 环泵,进行强制循环。由于水循环的效果得到了
域堵塞而造成爆管。异物堵塞爆管具有一定偶然 改善,因此就可以采用管径较小的水冷壁管,以
性,异物随蒸汽的扰动运动到狭窄的区域而发生 增加换热效果。对于超(超)临界机组的直流锅
1
2009.11.25-27 中国·天津
炉,水冷壁管中的工质流动完全是靠给水泵的推 设计是将节流管圈安装于水冷壁入口管段上。这
力实现的,工质在锅炉内不形成回路,而是在给 样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调试、检查和更换
水泵的作用下一次完成加热、蒸发和过热,也就 方便等优点。
是进口工质为水,出口工质为过热蒸汽。 节流圈的孔径也是随着机组参数的提高而
因此,锅炉的工作压力和容量越高,就越希 减小的。例如某厂300MW 机组的水冷壁节流圈
望水冷壁管的管径细,以提高水冷壁管内的工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锅炉本体检修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试题.docx VIP
-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VIP
- [中国青铜器]01.第一章 概论.pdf VIP
- 德国探亲签邀请函中德文对照.docx
- 2024山西太原市古交市招聘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社区低保工作站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docx VIP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模拟试题汇编.doc VIP
- it审计的组织与实施(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社区两保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课堂镜头.doc VIP
-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