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
—我国各地区税收收入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学
目录:
前言………………………………………………………………2
理论介绍…………………………………………………………2
模型假定………………………………………………………....3
数据收集………………………………………………………....3
模型数据分析与估计……………………………………………5
多元线性回归……………………………………………………………..5
多重共线性检验和修正…………………………………………………..6
异方差检验和修正………………………………………………………..8
自相关分析………………………………………………………………..11
结论………………………………………………………………12
前言
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据法定标准,从单位和个人无偿取得的一种。税收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税收,一般都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例如美国税收收入总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90%。中国在1950~1984年间,由于国营企业除向国家纳税之外,还上交利润,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仅为50%。从1985年以后,由于先后分两步实行利改税,原来国营企业向财政上交的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上升,1985~1990年都达到90%以上。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0683 12582 15302 17636 20017 24166 28779 34804 45622 54224 本课题主要根据我国2008年各地区的税收收入情况,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09》做出了关于税收的影响因素的模型,通过比较分析2008年各省市税收收入和职工工资总额、财政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商品价格指数等各方面分析得到了计量经济学方面的重要结论。
理论介绍
几个概念的表述:
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指国家按照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的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和所得税居于主体地位。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一般由6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加班加点工资、特 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不论其经费来源、支付形式、费用列支渠道、是否计入成 本、是否国家计征所得税,都应列入工资总额计算范围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其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2)收入法(3)支出法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税收收入Y 职工工资总额X1 地区生产总值X2 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X3 财政支出X4 北京市 1775.58 2847.49 10488.03 104.4 1959.29 天津市 546.26 737.23 6354.38 105.1 867.72 河北省 748.89 1174.5 16188.61 106.7 1881.67 山西省 566.49 944.08 6938.73 107.2 1315.02 内蒙古 464.45 638.49 7761.8 104.7 1454.57 辽宁省 1017.1 1352.21 13461.57 105.3 2153.43 吉林省 311.07 601.41 6424.06 106.2 1180.12 黑龙江省 420.21 972.68 8310 105.8 1542.3 上海市 2223.43 1745.54 13698.15 105.3 2593.92 江苏省 2278.71 2132.45 30312.61 104.9 3247.49 浙江省 1792.09 2359.05 21486.92 106.3 2208.58 安徽省 527.93 844.47 8874.17 106.3 1647.13 福建省 704.45 1148.23 10823.11 105.7 1137.72 江西省 357.96 573.25 6480.33 106.1 1210.07 山东省 1533.53 2294.49 31072.06 104.9 2704.66 河南省 742.27 1702.22 18407.78 107.5 228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