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11月4日18:18:18 人民币汇率(单位:人民币/100外币 ) (四)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1.名义汇率 2.实际汇率 3.名义有效汇率 4.实际有效汇率 除上述之外,汇率还有其他许多不同的划分方式。如: 按外汇交易工具不同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按国家对汇率管制的宽严程度不同可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按外汇买卖对象不同,可分为同业汇率和商业汇率; 按外汇银行营业时间划分,可分为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第三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一、汇率的决定基础 (一)长期汇率的决定 1.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1)金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① 决定基础: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这是决定汇率的物质基础 ② 外汇行情:外汇交易时的价格在铸币平价的基础上要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幅度被限定在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所确定的范围内。如图所示: (三)汇率名义锚理论——应对通货膨胀的思考 汇率名义锚理论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理论和动态非一致性(dynamic inconsistence)理论基础之上的。 关于名义锚的概念,Frenkel(2003)对其进行了通俗的概括,即中央银行为约束其过度的货币创造而向公众做出钉住某一名义变量的承诺,该名义变量就是货币政策钉住的名义锚。相应的,汇率名义锚就是货币当局公开宣布汇率的钉住目标,通过钉住汇率来实现稳定本国价格水平的计划。 (四)中间制度消失论 ⒈“中间制度消失论”的提出及主要观点 中间制度消失论最早的提出者一般认为是Eichengreen(1994)。随后,Obstfeld &Rogoff(1995)、De Grauwe(1997)、Summer(1999,2000)等经济学家也加入支持者的行列。 主要观点是:唯一可持久的汇率制度是自由汇率制度,或是具有强硬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度(如货币联盟、货币局制度或完全的美元化),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包括可调节的钉住,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钉住平行汇率带以及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等正在消失或应当消失,因此,未来各国将不是选择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就是选择严格的固定汇率制。由于中间制度的消失,汇率制度将形成所谓“空缺的中部”。 ⒉“中间制度消失论”的有关论据 ⑴Summers(1999)运用“三元悖论”(trilemma)来解释为何应当放弃中间汇率制度。 ⑵Eichengreen(1999)认为,在中间汇率制度下,银行和企业往往会低估货币贬值风险而过分持有未对冲的外币债务,由于汇率的变动会产生“资产负债表效应”,结果当本币贬值时,会出现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本币数额增加,那些未对冲的外部债务就可能导致银行和企业立即变得资不抵债,甚至破产的局面,这会对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⑶ Frenkel, Fajnzyler,Schmukler&Serven(2000)指出,汇率制度要具有公信力,就必须使这种制度简单、透明而具较高的可核验性,公众可以从观察到的资料中判断所实行的汇率制度确实是一国宣布要实行的制度,较高的可核验性有利于提高公信力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简单的两极汇率制度比中间汇率制度具有更易核实的特点 ⒊对“中间制度消失论”的质疑和反驳 ⑴针对Summer利用“三元悖论”作为中间制度消失论的依据,反对者指出,“三元悖论”只是从宏观上揭示资本高度流动条件下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的制衡关系,却并未论及介于两极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选择问题。 ⑵对于Eichengreen从中间汇率制度下银行和企业会“过度积累未对冲的外币债务”角度来为中间制度消失论提供的依据,其分析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在银行和企业非理性的假设上。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中间汇率制度下的银行和企业不关注外汇风险。 ⑶对于从“可核验性”来对中间制度消失论提供的解释,一些反对者认为,投资者的信心并非只源于汇率是否浮动以及浮动程度如何,事实上,诸如经济基本面的一些因素对于树立投资者信心可能更为重要;另一些反对者认为,“可核验性”与“公信力”之间实际上并无明显的相关性。⑷除了对相关证据进行反驳外,反对者还通过经验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抗辩。 (五)“原罪论”与“害怕浮动论” 1.原罪论 “原罪论”的代表文献由Hausmann, Panizza&Stein(2001)提供,该理论假说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完全,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该国的货币不能用于国际借贷,另一种是在国内本国的金融部门不愿意发放长期贷款,这就使得本国企业在融资时存在着两难:如果从外国借贷,就会出现货币不匹配问题,如果从国内借贷,则会出现“借短用长”的期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