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脏的CT表现 影像教研室 翟桂娟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CT扫描适应症及方法 (三)、肝脏正常CT表现 (四)、肝脏异常CT表现 肝脏功能 分泌胆汁; 参与代谢; 储存糖原; 解毒; 吞噬; 防御; 胚胎时期造血。 肝叶、肝段 胆囊窝与下腔静脉的连线为界分为肝左、右叶。 肝纵裂或圆韧带将左肝分为内侧段、外侧段。 门静脉与下腔静脉间为肝脏的尾叶。 1954年法国的Couinau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脉分布对肝脏进行 分叶、分段。 肝左叶 肝左静脉 左肝内侧段 肝脏-肝中静脉 左肝外侧段 肝右叶 肝右静脉 右肝前段 右肝后段 门静脉左右分支主干的横线又将上述四段分为上下部共8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尾状叶 左外上段 左外下段 左内上段a 左内下段b 右前下段 右后下段 右后上段 右前上段 适应症 CT检查的适应症: 1.凡是临床或其它检查方法怀疑肝脏占位性病变,都是CT检查的适应症 2.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大小、性质,有无转移,门腔静脉有无癌栓 3.手术后、导管化疗后的复查 4.对上腹部情况作全面了解 扫描方法 扫描方法: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 (2)层厚及层隔:10MM ,小病灶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2.增强扫描: (1)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密 度或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2)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3)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分钟)延迟期(5-7分钟) 肝脏正常CT表现 正常CT表现: CT平扫 (1)肝实质密度均匀,轮廓光滑、整齐, CT值40~60Hu,胆管CT值10~30Hu﹑高于脾﹑胰﹑肾。 (2)位于肝门附近的静脉、胆管、肝动脉因粗大易显示。肝门和肝裂(韧带裂)由于较多纤维组织及脂肪,显示为低密度。 CT增强: 肝实质密度均匀增高。 不同时相肝实质密度不同。 肝动脉期:注药后20—30秒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强化显著,门脉、腔静脉未显影或明显低于主动脉。肝脏实质轻度强化。 肝静脉期:注药后50—60秒肝实质强化显著,肝内病灶与实质间差异明显增大,门脉、腔(肝)静脉显示清晰。 肝平衡期:注药后120—180秒造影剂在血管内外分布处于均衡状态,病灶与正常实质间差异不大,不利于病灶检出。 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 CT平扫 2时48分07秒 CT 增强扫描 2时50分27秒 肝动脉期扫描:注药后20—30秒 CT 增强扫描 2时51分16秒 静脉期扫描:注药后60秒 CT 增强扫描 2时54分56秒 肝实质期扫描 肝脏异常CT表现 肝脏异常CT表现 大小改变 形态改变 边缘改变 密度改变 占位性病变 肝血管的改变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肝脏增大或缩小: 普遍增大:肝炎、淤血、胆汁淤积 普遍缩小:肝硬化 肝脏密度异常: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肝内局限性钙化 占位性病变: 肿瘤 脓肿 囊肿 肝血管的改变: 肝动脉变细、扭曲 门静脉扩张、扭曲 门静脉或肝静脉内的充盈缺损(血栓或癌栓) 肝硬化门脉高压 肝脏弥漫性疾病 (一)肝硬化 (二)脂肪肝 (三)肝血红蛋白沉着症 (四)Budd-Chiari综合征 肝脏弥漫性疾病--肝硬化 (一)肝硬化(cirrhOsis) 病因 病理 临床 影像学表现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