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鼢鼠挖掘对植物生物量的效应及其反应格局.PDF

高原鼢鼠挖掘对植物生物量的效应及其反应格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2 卷第 4 期 兽  类  学  报 Vol22 , No4                           2002 年 11 月 ActaTheriologicaSinica Nov. , 2002 高原鼢鼠挖掘对植物生物量的效应 及其反应格局 张堰铭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西宁 , 810001) 刘季科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杭州 , 310027) 摘要 : 高原鼢鼠取食洞道处 , 在植物根系受损条件下 , 主要测定各类植物生物量变动的格 局 。原生植被样区 , 取食洞道回填土壤后 , 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 双子叶植物 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降低 。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与取食洞道的厚度密切相关 。土 层厚度 5 cm 的取食洞道 , 植物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 土层厚度 10 cm , 植物地上 及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变化 。高原鼢鼠长期栖息植被退化的斑块地 , 在取食洞道区域 , 单子 叶及双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 。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地下啮齿 动物对双子叶直根类植物的存活具有负效应 , 对单子叶须根类植物则产生正效应的假设 。 关键词 : 高原鼢鼠; 植物生物量 ; 挖掘 ; 觅食 ; 高寒草甸 中图分类号 : Q9581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1050 (2002) 04 - 0292 - 07   植食性地下啮齿动物主要通过挖掘洞道 、取食植物根系并在地面形成覆盖植被的土 丘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及演替序列 , 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直接及间接效 应 。Grant 等 、Spencer 等和 Williams 等认为 , 地下啮齿动物掘土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 环及初级生产力等有促进作用[ 1~3 ] , 而 Anderson 等 、Miller 、Foster 等和 Tilman 的论点则 与此不同[4~7 ] 。 地下掘土动物挖掘洞道 , 啃食植物及其土丘对植物群落结构及生产力的作用已有大 量研究[ 1 ,2 ,7 ] , 问题主要集中于土丘植被的演替[ 1 ,2 ,6 ,8 ,9 ,10 ] 。取食洞道地上受损植被特 征 、生产力[ 11 ,12 ,13 ] 及植物根系的竞争关系[7 ,14 ] , 也为生态学家所关注 。在青藏高原高 ( ) 寒草甸地区 , 高原鼢鼠 My osp alax bailey i 以挖掘洞道获取食物 , 其洞道地上植物的根 系 , 主要有单子叶须根类 、双子叶须根类和双子叶直根类 。高原鼢鼠啃食对不同根系植 物生长及发育作用的多样性 , 使不同植物对挖掘啃食的反应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目的 在于测定高原鼢鼠挖掘对植物生物量的作用格局 , 探讨不同根系植物对啃食的应答反 应 。旨在检验地下啮齿动物啃食对双子叶直根类植物存活具有负效应 , 对单子叶须根类 植物产生正效应的假设 。 ( ) (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 目 KSCX2 - 1 - 03 和 KSCX2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