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编导-笔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电视文艺的初创与成型 第一节 电视文艺节目的初创与成型  (1958 — 1965) 第一座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 1958 年 5 月 1 日 19 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和电视报道剧的诞生, 1958 年 6 月 15 日 第一次剧场文艺实况转播是 1958 年 6 月 26 日的残废军人的文艺演出。 第一次大规模文艺实况转播是 1959 年 10 月 1 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天安门文艺晚会实况。 第一次在电视上举办综艺晚会是 1960 年的春节 ,有诗朗诵、相声、歌舞等。  点 第一个电视文艺专栏是 1960 年 1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试行 的固定节目,已经设置了新闻、 少儿、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十几个专栏节目,与文艺相关的曾有《电视台的客人》、 《美术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等节目。 第一个大型电视文艺节目 《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1 年 4 月 20 日 节目内容与镜头的总体设计是黄一鹤, 邓在军负责镜头切换, 沈力解说, 中央广播乐团管弦 乐队演奏。 第一个专业晚会《笑的晚会》播出, 1961 年 8 月 30 日,内容全是相声 第二节  文革期间文艺节目的状况 1969 年 7 月 1 日起每周都用一定的时间反复播放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 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沙家浜》等八个 “样板戏 ” 年起又陆续播出京剧《龙江颂》、《杜鹃山》,舞剧《沂蒙颂》等。 70 年 11 月 18 日还开始播出 “教唱 , 革命样板戏 ?选段 ”节目。 娴熟的现场切换技巧以及与其他工种的默契配合也是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功和重要的工作特点 。 1973 年 5 月 1 日,彩色电视试播 ,并在 10 月 1 日正式播出,转播了国庆白天的部分活动和晚上的焰火晚会实况。此时中国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彩色电影。 专场录像 专场录像是导演对作品进行精心的电视加工所采取的方式 导演对镜头进行认真设计, 演出者专门为电视录像而进行表演。 录像过程中为配合镜头拍摄,表演进程要经常被中断或打乱。 第二章 电视剧的巨大发展 第一节 电视剧的快速复兴 第一部电视剧《三家亲》(许欢子、蔡晓晴导演)是我国第一部外景制作的电视剧。 粉碎“四人帮”后 长篇连续剧的兴起 导演水平的提高 制作实力的增强 市场经济的逐步渗入 境外作品的影响,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 香港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霍元甲》, 台湾的《一剪梅》 日本的《血疑》、《姿三四郎》, 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 第二节 电视剧的成熟 90 年代 年代中国电视剧跨入成熟时期,剧作极大丰富。栏目化播出方式对电视剧内容、结构、形式的影响 1988 年的《家教》就采用了棚内搭景、多机拍摄的方法 上个世纪所 90 年代初,《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都是以室内剧的形式制作的 《我爱我家》还开创了内地情景剧的先河 这类电视剧兴盛的更直接的原因是我国电视整体走入了 “栏目化 ”时代,使电视剧的演播观念发生巨大转变。 港台、日韩等国电视剧对我国电视剧的影响 国内偶像剧的兴起《将爱情进行到底》 引起从电视文艺节目播放角度对现实社会的深入了解、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第三节 新世纪电视剧的多样化与类型化 电视剧独立门户,今天的电视文艺节目概念已经不包括电视剧 王扶林、杨洁 “影视合流 ”实际上也意味着当今电影和电视剧创作规律的统一 第三章 电视文艺的栏目化 “栏目化”是将电视上呈现的文艺进行“电视化”的重要手段,对电视文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栏目化的运作和管理机制: 时段固定, 各部门和节目负责人之间减少了诸多争执,从而更多考虑“目标受众” 的需 求;同时由于时长准确,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意外, 可以及时调整相应时间的节目进行弥补。 “制片人负责制” —— 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的管理体系相应 于是有时 “栏目化” 也成了 “制片人” 制的代名词。 不过这个改革是分阶段逐步完成的。 节目以“栏目”作为日常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样式 主题或形式相关的、时间相对短的内容被划入“版块”或段落进入栏目,然后被串联成一个整体在一定时间进行系列性播出。 其播出有一个周期安排,一般以“天”或“周”为循环。于是栏目化也是节目编排有计划、有条理的象征,使节目便于观众收看。 第二节 综艺栏目的逐步兴起 1981 年元旦开播的《万紫千红》,成为中国电视文艺史上第一个综艺样式的栏目 1984 年,中央电视台的文艺节目陆续推出了《艺苑之花》(编辑加工地方台节目)、  。 《音乐与格言》、 《曲艺与杂技》、 《音乐与舞蹈》、 《周末文艺》 (精彩文艺节目的组合) 等一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