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ppt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学习目标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原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也正是在“三性”原则的指导下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了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演变过程,基本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利率风险管理,本书将在第16章给予详细阐述。 2.1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2.1.1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  1.高负债率  2.高风险性  3.监督管制的严格性 2.1.2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高负债率、高风险性以及受到严格管制的特点,决定了其经营原则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几个方面的统一。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资金安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这又称为“三性”目标,“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为实现安全性目标,商业银行要做到以下几点: 筹措足够的自有资本,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2. 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需要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 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变现的成本 资产变现的速度 负债的流动性: 取得可用资金的价格 取得可用资金的时效 为满足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做到的几点: 调整资产结构,维持流动性较好的资产的适度比例。 加强负债管理,注重从负债方面来满足银行经营的流动性要求。 加强流动性管理,实现流动性管理目标。 3. 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动力。 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差额 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包括: 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与劳务收入等; 商业银行的业务支出包括: 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贷款与投资的损失以及工资、办公费、设备维修费、税金支出等。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追求盈利水平的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减少非盈利资产,提高盈利性资产的比重。 降低资金成本,扩大资金来源。 加强经济核算,节约管理费用开支。 4.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权衡的原则 首先,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 其次,安全性与盈利性是一对矛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保证信贷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统一。 2.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2.2.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提存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作用;但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于是银行侧重于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问题。 资产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商业性贷款理论 转移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1. 商业性贷款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它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 背景: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 评价: 优点:安全性 局限性: 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 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 2. 转移理论 转移理论又称转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也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银行资产的二级准备,在满足存款支付时,把证券迅速而无损地转让出去,兑换成现金,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优点:扩大了银行资产组合的范围,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 不足:对短期证券变现的外部环境考虑得少。 3. 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这一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 背景: 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大战以后。 积极的意义: 克服了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不足之处: 银行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建立在银行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可能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2.2.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 优点: 负债管理理论意味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的创新,它变被动的存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