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窘迫的语文教育近几年,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批评越来越多。   全国人代会上,几乎每年都有代表批评学生写字水平下降。   1997年年底,《北京文学》破天荒地发表了一组关于中学语文课的《世纪观察》,名为忧思中国语文教育。   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报刊都作了转载。   之后,《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浙江教育报》等纷纷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由此引发的笑话也够多的。   一位作家的文章被收进了与中学语文课本配套的练习册,根据这篇文章编出的标准化练习题不只难倒了学生家长,竟也难倒了作家本人。   诗人邹静之发现他辅导不了上小学的女儿的作业。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关于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答齐心协力,老师判错,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   注见1998年3月《南方周末》。   上海一所小学二年级有一考题天空是青青的,蓝蓝的,灰灰的,白白的。   标准答案只能是蓝蓝的。   语文教育家于漪气愤地说鲁迅活到现在也考不及格小学考卷了,他的作品很多词也都用错了!注《语文教学质量辨》,1997年4月在扬州全国语文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高考结束后,作文题引发的问题又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   小作文题目是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   考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可大多数考生都缺乏良好的想象力,没有新意,于是报纸上马上出现一篇标题醒目的文章一位教授阅完高考‘小作文’后发问想象力哪去了?文章列举了考卷中出现的种种想象力贫乏的表现,又援引了一篇美国小学生的想象作文作对比有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丛中发现了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决定把蛋拿回去放到烘箱中去孵……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据说这篇作文被推荐到美国全国性的报上登载,受到广泛的推崇。   注见1998年8月4日《扬子晚报》。   大作文则要求写一篇表现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题目是战胜脆弱或‘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考试后发现了两大问题一是瞎编故事情节,二是在战胜脆弱面前未能战胜脆弱。   仅1998年8月9日这一天,笔者就收看到两家电视台对瞎编故事情节的报道。   浙江电视台《早间新闻》说今年安徽省考生中有20%的人瞎编自己的生活经历。   一位书法水平挺高的考生说自己早就失去双手,后来靠顽强的意志学会了用脚写字。   而省招办负责人说,今年安徽全省考场上没有发现考生用脚写字的。   一位阅卷老师说刚开始看到这类作文很感动,但改多了就很反感。   同一天的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高三生活》节目里,一位女教师又谈起了阅卷感受很多考生都编造了差不多的故事——星期天父亲陪自己去新华书店买复习用书,不料被迎面急驶来的车撞死了……考生们为了获得高分,不惜以牺牲父母生命为代价。   再是战胜脆弱面前未能战胜脆弱。   且不说高考前夕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自杀的江西丰城二中卢某某等同学,单说在考场上,江苏南通市某考点就有一考生,在完成了基础题和小作文题后,仅仅因为手中的圆珠笔无法书写,大作文一字未写就痛哭流涕,匆匆地离开了考场,在战胜脆弱这一考卷恐怕也是人生考卷面前得了0分,用行动编出了一个世纪性的笑话。   注见1998年7月25日《浙江教育报》。   二、症结何在人们都会问语文教育怎么了?人们也都会想语文教育症结何在?我的看法是症结主要在高考,在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   语文高考出现了诸多弊端,并引发了语文教育的四大问题一是标准化考试导致了学生和教师思维的单一乃至僵化。   标准化考试的特点是讲求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所以才出现了前面的天空色彩唯有蓝蓝的一种答案的笑话。   上海有位著名的语文教师出考题,出完后自己答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也有出入。   这不是教师没水平,而是挖空心思出考题,把自己也搞得晕晕乎乎了。   这也是标准化制度下特有的怪事。   人们都很怀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那段语文教育的春天,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地教改气氛活跃,各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语文教坛上。   可自从标准化考试引入语文高考后,语文教改百花齐放的局面马上下去了,语文教育从此变得寂静一片。   这多么令人惋惜,也多么值得深思啊!二是文学常识的简单考法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贫乏。   以1998年高考为例,总分150分的语文试卷,文学常识只占了4分!而这可怜的4分,也只需要背一背哪部作品是谁写的,是什么体裁的就可以得分了。   所以,考生不需要知道于连这个人,却同样能判断《红与黑》作者是谁;考生未必知道黛玉的葬花诗,可也知道她是《红楼梦》里的主人公。   在这种高考导向下,学生自然就不会去课外阅读了。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