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工程技术。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夯实法、软土中夯入石头、压密土层等方法进行处理。解放后先后采用过砂垫层、砂井化学和电化法处理软弱地基。现在又发展了振冲法、强夯法、真空预压加固、加筋法等。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逐渐向过去认为不宜利用的场地发展,另外,高层建筑、重型建筑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逐渐增多,对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数量不断增大,技术难度也逐渐增加,而地基处理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加。
当基础强度不足,压缩性过大或不均匀,为保证建筑物安全,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如:软粘土、杂填土、冲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多年冻土、岩溶和土洞等。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适用、质量保证。地基处理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地基处理方法 表9-1
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及适用范围见表9-1。
地基处理还有建筑物纠偏、不均匀沉降、托换、移动等多种方法。
第一节 软弱土的种类及性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软弱地基系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一、淤泥和淤泥质土
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化作用形成,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天然含水量高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其中e>1.5的为淤泥;1.0<e<1.5的为淤泥质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
软土按照成因可分为:海岸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和沼泽沉积。分布很广。长江、珠江地区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沉积;天津塘沽,浙江温州、宁波,连云港等地海滨相沉积;河滩的中下游沉积;洞庭湖、洪泽湖、太湖、昆明渑池等湖泊相沉积;沼泽沉积有内蒙、东北大小兴安岭、南方、西南山林地区等。
软土具有以下物理力学特性:
(1)软土主要由黏粒及粉粒组成,并含有机质。其天然含水量;高于液限,有时到达200%,孔隙比大于1,一般在1.0~2.0之间,个别达6;
(2)软土具有高压缩性:压缩系数通常在0.5~2.0之间,且其压缩性随液限的增大而增加;
(3)软土的强度低,φ角与加载和排水条件有关,c值低,小于5;
(4)软土的渗透性差:其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0-5mm/s,固结速率很低;
(5)软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其灵敏度一般在4~10,属于高灵敏性土,一旦扰动,强度很低;
(6)软土具有明显的流变性:在恒载作用下,受剪切应力的作用,缓慢变形,导致抗剪强度衰减。孔隙水完全消散后,沉降还继续。
另外,由于生成条件的变化,具有成层性和各向异性。
总之,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小、高灵敏度和流变性等特点,因而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沉降量大,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长。因此,往往要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如不处理,是不能做承受较大荷载地基的。
二、杂填土
杂填土是人类生活产生的建筑垃圾、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因其成因没有规律,造成成分复杂,分布不均匀,结构松散。杂填土一般随时间的推移,其承载力会逐渐增大。
杂填土的主要特征是强度低、压缩性高,尤其是均匀性差。同时,由于含有机物及亲水和水溶性物质,会造成地基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侵水性湿陷。
三、冲填土
冲填土由水力冲填而成,用挖泥船或泥浆泵将泥水送达江河两岸而形成的沉积土层。其成分和分布规律与冲填的固体颗粒和水力密切相关。
由于水力的关系,冲填口的土颗粒较粗,远离出口的土颗粒较细,造成地基的不均匀;如果固体颗粒的来源不同,也会造成其沿深度方向的不均匀变化;另外,大量地下水会造成泉水或地下水位过高等。
在冲填土上建筑建筑,应考虑欠固结、不均匀性、地下水及山洪、泥石流等的影响。
第二节 机械压实法
一定含水量范围内的土,可通过机械压实或落锤夯实以降低其孔隙比,提高其密实度,从而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包括重锤夯实法,机械碾压法、振动压实法等,统称为一般机械压实法。
一、土的压实原理
工程实践表明,一定的压实能量,只有在适当的含水量范围内土才能被压实到最大干密度,即最密实状态。这种适当的含水量称为最优含水量,可以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测定。
对于一般的黏性土,击实试验的方法是:将测试的黏性土分别制成含水量不同的松散试样,用同样的击实能逐一进行击实,然后测定各试样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绘成关系曲线,如图9-1所示。曲线的极值为最大干密度,相应的含水量即为最优含水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均不能压实。其原因是:含水量偏低时,土颗粒周围的结合水膜很薄,致使颗粒间具有很强的引力,阻止颗粒移动,击实困难;含水量偏高时,空隙中存在着自由水,击实时孔隙中过多水分不易立即排出;当土体含水量处于特定范围时,土颗粒间的连接减弱,从而使土颗粒易于移动,获得最佳的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