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警惕需变化的实证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需警惕外需变化”的实证分析 ――与高小勇先生商榷《外需变化攸关中国经济》 摘要:高小勇先生曾作文《外需变化攸关中国经济》指出:中国商品是美国消费者的吉芬商品。笔者大胆揣测高小勇先生所指是:中国商品是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劣等品。因为吉芬商品指商品的消费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而不是表现商品消费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本文就中国商品是不是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劣等品利用美国1990-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将目光扩大至欧盟,同样对欧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商品并非欧美消费者心目中的劣等品,欧美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会伴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劣等品 外需 实证 一、问题提出 高小勇先生2005年7月29日在《经济学消息报》上作文《外需变化攸关中国经济》。高先生在文中指出:目前具有较高外贸依存度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外需的变化情况密切相关”[1]。高先生以美国为例进行说明,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经济大大受挫,外国直接投资锐减,经济发展受到多重压力。而与此同时,中国向美国出口则一改往日常态,出现暴涨局势。中国经济也因此被拉动,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高先生在文中指出,中国出口商品是美国消费者的吉芬商品。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量不减反增,这类商品被人们称之为“吉芬商品”。换言之,吉芬商品反映的是商品的价格与其消费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阅读高先生《外需变化攸关中国经济》,大胆揣测高先生的原意应该是:中国出口商品是美国消费者的劣等品,以此来衡量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规模会随美国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那么,中国的出口商品是不是美国消费者心中的劣等品呢?如果该论断成立的话,当美国经济逐渐摆脱9·11阴影开始重现强势之时,中国对美出口商品规模将受到大幅度的影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近年来以每年近10%的比例递增,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外贸的受挫将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受挫,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高先生的文中集中分析了美国的需求变化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似乎有言而未尽之意,故本文另外搜集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的相关数据,来探讨中国出口商品的劣等品性质在两大主要贸易伙伴中是否存在?分析外需变化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究竟如何? 模型建立 我们希望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美、欧国内消费者是如何看待中国消费品的?他们的收入变化如何影响其对中国商品的消费数量?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学建立了简单的消费函数模型: C=C0+bYd 其中,常数项C0表示自发消费,系数b则代表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我们的分析中,以一国某年GDP值表示该国全体居民的收入水平,即Yd,以一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来表示一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规模。我们利用宏观经济的消费函数模型来构建一国GDP与其进口中国商品额(IM) UGDP UIM EGDP EIM 1990 57508 51.7946 68734.31 60.8876 1991 59307 61.9367 71590.63 70.4815 1992 62618 85.938 77959.95 79.7909 1993 65829 169.64 70886.09 122.364 1994 69933 214.6103 75408.04 153.8636 1995 73384 247.1133 86286.13 190.8995 1996 77511 266.831 87902.89 198.2547 1997 82565 326.948 82654.22 228.1149 1998 87202 379.4767 85538.81 281.4674 1999 92128 419.4691 85528.08 302.1693 2000 97621 520.9922 78997.89 381.9236 2001 100197 542.8269 79499.19 409.0408 2002 103831 699.4579 86775.57 957.3208 2003 108572 924.6677 105055.5 720.5489 资料来源:1、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2、UGDP、UIM分别代表美国GDP与其进口中国商品额 3、EGDP、EIM分别代表欧盟GDP与其进口中国商品额 4、为保持分析口径一致,欧盟数据以均欧盟15国数据汇总而来。 散点图观察 我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