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生物文档
HYPERLINK \l 基礎生物 \t _blank基礎生物 HYPERLINK \l 高二必修生物 \t _blank高二必修生物
肆、高中生物科課程暫行綱要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生物」課程綱要
壹、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生物」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經由探討生物學的基本知識,了解生命現象的奧秘以及生物學與人生的關係,以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生物學素養。
二、經由認識生物圈中生命的共同性和多樣性,培養學生鑑賞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以及尊重生命、愛護生態環境和維持永續發展的情操。
三、培養觀察、資料蒐集、推理及理性思辨的能力,開發創造潛能,以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
貳、時間分配
本課程於高一實施,為二學分之課程,可彈性安排於上學期或下學期實施,每週授課二節(包含探討活動)為原則。
參、教材綱要
教材綱要分為主題、主要內容、內容說明、備註及參考節數等五部分,以做為教材編輯及教學選裁之依據,教材編輯者或教師於編撰教材或進行教學時,可依課程發展理念自定章節名稱及順序。「備註欄」的說明旨在適度規範教材編輯及教學選裁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主題
主要內容
內容說明
備 註
參考
節數
一、生命的特性
1.生命現象
1-1新陳代謝,生長,感應,運動,繁殖等
7~8
2.細胞的化學組成
2-1細胞的發現
2-2醣類,脂質,蛋白質,核酸
2-3 ATP
2-4細胞中的化學反應
僅討論物質的合成及分解作用
3.細胞的構造
3-1細胞的形態和構造
3-2胞器的構造與功能
僅討論細胞核、細胞膜、葉綠體、粒線體、核糖體、內質網等
4.細胞分裂
4-1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5.討論
5-1水對生命的重要性
6.探討活動1-1
6-1生物細胞及染色體的觀察
觀察動植物細胞、洋蔥根尖細胞
二、生物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1-1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多樣性
8~9
2.生物的分類
2-1生物的分類系統(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動物)
3.病毒與細菌
3-1病毒與細菌的形態、構造與繁殖
3-2病毒、細菌與人類的關係
不宜涉及細菌的接合現象
4.真菌與藻類
4-1真菌、藻類的形態
4-2真菌、藻類與人類的關係
均不宜涉及生活史
藻類部分僅簡介矽藻、綠藻、紅藻和褐藻
5.植物
5-1蘚苔,蕨類,種子植物
以台灣常見的植物為例,簡介其特性,不宜涉及生活史
6.動物
6-1無脊椎動物
6-2脊椎動物
僅簡介刺絲胞動物、扁形動物、圓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
7.討論
7-1討論使用抗生素的利弊
8.探討活動2-1
8-1真菌和藻類的觀察
探討活動2-2
8-2校園生物的觀察
三、生物與環境
1.個體與族群
1-1個體生存曲線,族群密度,族群的動態平衡
9~10
2.群集
2-1生物間的交互作用
2-2消長
簡介掠食、寄生、共生、競爭、天敵和外來種
3.生態系
3-1非生物因子與生物因子
3-2能量的流轉
3-3物質循環
3-4生態平衡
生物因子部分僅討論食物鏈及食物網
僅簡介碳及氮的循環
4.陸域生態系
4-1各種陸域生態系
盡量以台灣的生態系為例說明
5.水域生態系
5-1各種水域生態系(淡水、河口與海洋)
6.討論
6-1討論外來種生物對台灣生態的影響
四、人類與環境
1.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1人口問題
1-2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土地資源,石化燃料,水資源,生物資源)
4~5
2.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1資源過度使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自然保育與永續經營
3-1生物多樣性保育
3-2生態工法,污染防治(如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等)
4.討論
4-1討論環境污染透過生物累積造成的後果
註:參考教學節數以每學期約15週每週授課2節計算,一個學期共30節。
肆、實施方法
一、教材編選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二)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課程之設計,是以認識生物之共同性與多樣性為基礎,引領學生經由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來體會保護生態環境及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以達成課程目標。
(三)課程綱要「備註欄」之說明旨在適度規範教材編輯及教學內容選裁的深度和廣度,選編教材時應審慎考量「教材綱要」之規範及「備註欄」的說明,不宜偏漏或超出範圍。教材份量可依各主題之性質彈性調配,惟應盡量與教學參考節數相配合。
(四)教材內容之深度與廣度應適合普通高級中學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並注意與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內容普通高級中學「生物」和「選修生物」課程之銜接。
(五)教材編輯及教學內容選裁應重視基本概念的探討,力求生動有趣並注意與生活經驗之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之組織應以學生既有之「先存知識」(prior knowled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