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发趋势-刘平.pdf.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I :10.15917/j.cnki .1006 -3331.2006.06.002 · 综  述· 客 车 技 术 与 研 究 2006 年 第 6 期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刘 平, 李振涛, 张 忠 (西昌学院, 四川西昌 615013) 摘 要:在能源短缺、环境恶化 、交通事故频繁的社会背景下 , 未来汽车将如何发展 ? 在消费者需求 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环境中 , 未来汽车将怎样满足人们的需要? 本文纵观汽车发展的历史 , 综合 众多因素, 探讨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汽车;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31(2006)06-0005-03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Automobiles LIU Ping, LI Zheng-tao , ZHANG Zhong (Xichang Co lleg e , Xichang 615013, China) Abstract:T o day so me problems come into o ur surro undings , such a s energ y shortage , e nviro nment w orse , and fre- quent traffic accident .In this backg ro und , ho w do automo biles develop in the future ? O n the o ther hand, the de- mands o f mode rn co nsumers are div erse a nd perso nal , so ho w do future automobiles meet peo ple s needs? T hrough-o ut the automo bile dev elo pment histo ry , this article dis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 f future auto mo biles . Key words:auto mobile ;deve lopment ;t rend     汽车诞生至今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它的 发展速度却异常惊人。 如今, 汽车已从单纯的机械 产品发展为集高新技术、文化艺术于一身的高级机 电化产品 ;汽车制造业则从简单的手工作坊演变为 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波及效果最大的综合性工 业。 汽车的发展不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 步, 且取决于科技、经济、社会等因素。 未来的汽车 将如何发展 ? 本文着重从节能、环保、安全、个性化 等方面, 探讨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1 节能环保是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 汽车在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越 来越多地暴露出不足的一面。 汽车的普及, 不仅大 量消耗有限的石油资源, 也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 污染。在世界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原油价 格不断走高。2006 年 4 月, 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 油期价一度达到每桶 75 美元 , 创下了历史新高。 以 我国为例 , 机动车现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的主要大气 污染源之一。据有关部门的监测显示, 在非采暖期 , 北京汽车排放的 CO 、HC 和 NOx 分别占排放总量 的 60 %、86 .8 %和 56 %;在上海 , 汽车排放的 CO 、 H C 和 NOx 分别占排放总量的 86 %、 90 % 和 54 .7%[1] 。  在世界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环境状况日渐恶化 的社会背景下, 各国政府都针对汽车业制定出相应 的政策法规 , 以期节约能源 , 保护环境。从上世纪中 后期起 ,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致力于节 能环保型汽车的开发。 节能环保是汽车发展的必然 选择。 1 .1 低油耗是汽车始终不变的追求 1973 年世界首次出现石油危机时 , 美国汽车业 受到重大冲击, 这与其长期以来追求轿车的豪华、气 派 , 而对燃油经济性注重不够有很大关系。与此同 时 , 日本凭借小型节油汽车的大量研制、生产而直接 推动了其汽车工业的异军突起。 此后, 世界各大汽 车厂商都更加注重降低汽车的油耗。 在发动机方 面 , 人们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 , 如电子燃油喷射 (EFI)、可变配气相位(V TEC)、汽油机稀薄燃烧技 术等, 以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 降低排气污 染 ;在车身设计方面 , 以追求最小风阻系数为目标, 从最初的马车型, 在经历了箱型、甲壳虫型、鱼型车 身后演变到今天的楔型车身。楔型造型能较好地满 足空气动力学的各项特性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 是目 前最理想的车身造型。 可以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