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年谱.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 65 期(民國98 年9月),157-16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宋廣波編著,《丁文江年譜》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8 。617 頁。 * 何漢威 丁文江是近代中國學人中兼具卓越專業學識及辦事能力的罕有人物。過去 中國大陸學術界,或因政治忌諱,對丁的專門研究幾近闕如。1980 年代以降,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從不同角度探討丁文江的論著相繼刊行,呈現欣欣 向榮的景象;而二十年前所刊行的王仰之《丁文江年譜》(南京:江蘇教育出 版社,1989 )一書,似為最早以年譜體裁描畫丁生平活動的專著。就學術史角 度而言,此書為開山之作,雖因篇幅、資料,以至當日政治氛圍所限,內容或 失之簡略,然其篳路藍縷、拓荒發軔之功,則不宜輕易抹煞。去年兩種內容翔 實的丁氏年譜,分別在大陸面世:其一即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歐陽哲生所撰 《丁文江先生年譜》,收入其所主編的《丁文江文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8 )第7 卷(頁 319-547 );另一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助 理研究員宋廣波編著的《丁文江年譜》。這兩種著作的刊行,實足以將年譜體 裁提升至新的學術水平;其中宋廣波所編著內容更為充實,體例別具心裁,取 材尤其豐富,因而更具份量及代表性。這是筆者選取其書作評論的主要考量。 本書出版前一年,作者撰有一本有關丁文江饒具趣味及可讀性的讀物─ 《丁文江圖傳》(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職是之故,他編著這本洋 洋六百多頁的年譜,不但駕輕就熟,也有跡可尋。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57-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六十五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史所研究員耿雲志為本書撰寫了一篇長達八頁的序;對 於本書的特色,他有如下看法:1. 材料豐富,「在迄今所見的有關丁文江的 著述,沒有堪與比擬的」;2. 實事求是,摒除主觀的成見或議論,以事實還 原歷史面相;3. 編輯體例完備,年譜而外,更包括「譜前」及「譜後」兩部 份,讓讀者更清楚地瞭解丁文江的歷史貢獻和意義。另外,書後附錄的若干種 「索引」,為讀者檢索提供莫大便利。相當程度上,筆者認同耿氏的看法,這 確是一本運用材料豐富,下了大工夫的力作。茲就所見,略陳此書得失或可資 商榷之處,供作者斟酌。 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材料搜集方面,除了廣泛地使用相關的材料外,作者更 於去年 6 、7 月親赴台灣,挖掘藏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近代史研究 所,為前人所未及利用的相關原始檔案。以丁文江的家世為例,一般論著記載 都相當簡略,作者參考近史所檔案館所藏丁文江長兄丁文濤所撰〈顯考吉庵府 君顯妣單太恭人行狀并序〉附〈鴻爪雪痕〉,詳細地交代丁氏家世,並製成「丁 文江家世簡表」,為讀者提供便於追溯的清楚線索。至於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 收藏的相關檔案,作者引用了丁文江及傅斯年檔案;其中丁文江檔案涉及 1926 年丁出任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的歷史,彌足珍貴。 在丁文江不到五十歲多姿多彩的一生中,最惹人爭議的就是 1926 年間, 在割據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的直系軍閥孫傳芳麾下,出任淞滬 總辦一事。這段歷史對撰寫其傳記的人而言,是一大挑戰,其中直接史料缺乏 是癥結所在。胡適即因文獻不足的困擾而對動筆撰寫丁文江的傳記裹足不前, 他對陳之藩說:「我屢次想作此傳,終以材料散失,不敢動手。……最缺乏的 是在丁君做上海『總辦』的時期的材料,我只能用 China Year Book 的英文材 料來補充。」1事實上,丁辭世不久,丁在淞滬商埠總辦八個月任內的文電, 「現在都還保存在一個好朋友的家裡,將來作他傳記的人必定可以有詳細公道 1 見胡適 1957 年 4 月 9 日給陳之藩信。見陳之藩,〈第二信─紀念適之先生之二〉,載氏著, 《在春風裏》,收入《陳之藩散文集2》(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頁 89 。 -158-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