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苏州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pdf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苏州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I:10.13758/j.cnki.tr.2004.04.016 土 壤 (Soils), 2004, 36 (4): 420~423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苏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王 辉1 董元华1* 李德成1 郭宗祥2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 2 太仓市农业局土肥站 江苏太仓 215400 ) 摘 要 利用1984 年和1994 年秋季1:10 万TM 假彩色影像,分析了苏州市10 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 化。结果表明:该期间苏州市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巨大,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 增加。提高耕地质量,有计划的退耕还湖,加强土地整理,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是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对策。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遥感与GIS ;苏州市 中图分类号 S159 土地资源信息是政府部门制订国民经济发展 目前常用的TM 影像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即 [2] 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逐个像元比较法和分类后比较法 。我们采用了后 导致了一些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 者的多时相复合分类方法,利用商业高精度图像处 [1] 化 。遥感和GIS 技术为快速、准确、动态监测土 理系统将TM 图像2 、3、4 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 [2] 地资源的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有关的研 在GIS 软件中完成几何精校正、地理坐标转换、图 [3~11] 究及应用报道也很多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 技 像拼接、叠加行政区划界线等预处理。 术对江苏省苏州市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 1.4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研究,并据此提 根据遥感资料的可判读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出了土地利用方面的相应对策。 及研究区域的地域性等基本原则,参考国家土地资 源分类系统与编码标准,将土地划分为耕地、林地、 1 研究方法 园地、城乡居民点和工矿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 1.1研究区概况 土地6 个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依遥感解译程度适当 苏州市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 归纳化简细分为水田、旱地、河流、湖泊、水库坑 域,介于北纬30°45 ~ 32°02,东经119°55 ~ 121°23, 塘鱼池、城镇居民用地(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所在 2 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国家及省、 土地面积8566 km ,人口578.17 万。改革开放后, 苏州市经济发展极为迅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特 地方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建设用地、裸岩、 别是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受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和建 滩地等11 个亚类。在利用GIS 软件对图形数据进行 设的辐射影响,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再次得到强劲的 空间叠置分析过程中,采用二级土地分类系统。而 刺激,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各类经济 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时,考虑到采用二级分类 [12] 系统数据过于庞大复杂,主要采用分类系统中的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