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意工程工作简报文档
满 意 工 程
工
作
简
报
2007年第二期
铜鼓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满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期目录
一、为了老区人民满意
---铜鼓县供电公司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纪实
二、铜鼓三都所满意工程亮点多
三、图片新闻:“青年光明行”服务队在行动
四、铜鼓公司又获多项殊荣
五、铜鼓排埠所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为了老区人民满意
铜鼓县供电公司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纪实
2007年4月10日,铜鼓县召开铜鼓县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验收会,宜春市检查小组人员认真听取了铜鼓县供电公司关于“户户通电”工程汇报和地方政府对该工程的意见,市检查验收小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到“户户通电”工程现场检查工程质量和回访通电户等方式,对“户户通电”工程质量与管理、资金管理、工作流程和资料归档等进行了严格检查,一致认为铜鼓县“户户通电”工程启动后,做到了资金管理规范、材料采购规范、安全责任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规范,铜鼓供电公司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严格履行社会责任,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任务,至此,标志着“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铜鼓县“户户通电”工程顺利通过县级和市级检查验收。
公司为把“户户通电”工程打造成一项造福老区人民的“满意工程”,他们一方面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一方面采取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和供电所组建工程施工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他们对该工程实行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管理方法》采购工程材料,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他们按照“全员保安全”的原则,与各基层施工单位签订了生产责任状,把安全工作责任分解到人,整个“户户通电”工程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他们明确参建单位法人负责制,实行工程质量闭环管理、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工程施工负责人、质量监理人、项目领导签字制度,精心组织施工和自查自检,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为了老区无电户能改变身居高山密林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感受到了党和社会主义的温暖,在“户户通电”建设中,铜鼓县供电公司全体员工发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老区人民不会忘记2006年10月的温泉镇观音亭的那场战斗……
观音亭位于铜鼓县温泉镇义田、黄毗两村及大段镇西向村三地交界处,是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佛家名胜古迹,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关怀下,观音亭成为附近居民拜佛求经圣地,一直以来香火旺盛,每年佛母圣诞的三九之期,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庙会,人数近300人,赖怀生一家就居住在这里,负责管理山林、寺院及供奉佛家香火,它地势险要,海拔1028米,所以一直以来,赖怀生一家就靠油灯照明,铜鼓县供电公司“户户通电”工程启动后,该司温泉供电所了解到观音亭的相关情况后,决定给观音亭通电,但是通向观音亭的路不仅地势险要,而且几个地方档距长,最长档距达200米,要给这样的地方送电,施工十分困难。温泉供电所一面组织以外线工郭友生为首的供电施工队,一面与义田、黄毗、西向村委会取得联系争取支持,10月21日,郭友生等6名外线工和前来投工投劳的三个村的村民近40人一道打响了给观音亭送电的攻坚战,他们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床,摸黑才下山,克服山地难走的困难,用农用车和牛车搬运电杆,用后三轮运输金具,车子不能走就用人工抬,施工队施工到哪里就组织村民把饭送到哪里,他们连续奋战了十天,架设高压电杆31根,线路2.5公里,并给观音亭安装了室内线,彻底解决了观音亭的用电问题。赖怀生颤抖的握着温泉供电所外线工郭友生的手,心情无比激动:“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的好政策,让我这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山民也能用上电了,再也不用摸黑用油灯了……”。
提起“户户通电”工程的艰辛,高桥供电所的外线工不会忘了2006年夏天在皮社度过的难忘的一星期,皮社,位于高桥乡梁段村双港组,距变台还有10多公里,是一极其偏僻地势险要的山村,山村有陈荣贵、汤林保、汤才菊三户农户未能通电,高桥供电所针对这一情况,一面组织精干人员组成施工队,一面与梁段村两委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一场紧张的战斗就这样打响,天气的炎热加上施工的艰难,给了供电员工严峻的“烤验”,没人喊苦,没人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让老区农户都能用上电,他们就这样吃住在山里一星期,终于让电灯亮起在那寂静的山岗。
说起“户户通电”给老区人民带来的希望,离茶山林场还有近20公里的红桂组17户村民最有感触,2007年3月的一天,供电公司两名抄收员再一次来到红桂组组长周水清的家时,老周热情地把他们迎进门,笑容中掩饰不住通电后的激动:“今年,我们第一次过了一个亮亮堂堂的年,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视看到外面的大世界了,特别是从电视上看到了温总理的讲话,讲到农村合作医疗,讲到很多利民的政策,我心情真的是很激动,通电给我们这个边远的小山村带来了希望,我们也有奔头了,通电后,我们可以请外地的老板到我们这里边开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