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卵磷脂的制备1.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卵磷脂的制备1

卵磷脂的生产 林志豪 什么是卵磷脂? 化学名称: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简称:PC   卵磷脂按照其纯度的高低,一般分为 PC50、PC 60 、PC 70、PC80、PC 90、PC95等产品形式。 最高可以提纯到98%,因为其纯度越高,氧化性能越强,故提纯到98%的卵磷脂需要做氢化处理。然后保存。未经过氢化处理的卵磷脂,一般要求在充氮的密封容器中。 卵磷脂的研究进展 磷脂最早是由Uauquelin于1812年从人脑中发现, Golbley于1844年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照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1861年Topler又从植物种子发现了磷脂的存在。1925年Leven将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从其他磷脂中分离出来。而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大豆磷脂是在1930年发现的。磷脂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最主要成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磷脂研究在生命科学和脑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实验材料 实验项目: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与TLC检测 实验原料:鲜鸡蛋、纯化卵磷脂 实验试剂: 乙醇-石油醚(3:1)混合试,丙酮(pH8),1mol/L 的碳酸钠溶液, 硅胶,蒸馏水 实验记录 操作步骤: 操作说明及结果纪录: 1取 10.0g 鸡蛋黄 ↓ 2蛋黄用 30ml 丙酮(pH8)搅拌1h ↓ 3过滤后,滤渣用丙酮洗2-3 次 ↓↘收集滤渣 4用30ml 乙醇-石油醚(3:1)混合试剂搅拌浸提1h ↓↘收集滤液 5抽滤 ↓ 6旋转蒸发(40℃) ↓ 7收集产品,进行检测 提取卵磷脂的关键步骤 1.抽滤时滤纸的剪法 选择大小合适的布氏漏斗,放在滤纸上,用铅笔绕着漏斗的外径画圈,在滤纸上对应漏斗 径尖头处的方向画个箭头,以便于放滤纸时好找方向。 用剪刀剪下画好的圈,目测布氏漏斗的厚度,以这个厚度为标准,绕剪好的滤纸再剪一圈。 2.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技巧 原理:通过电子控制,使烧瓶在最适合速度下,恒速旋转以增大蒸发面积。通过真空泵 使蒸发烧瓶处于负压状态。蒸发烧瓶在旋转同时置于水浴锅中恒温加热,瓶内溶液在负压下 在旋转烧瓶内进行加热扩散蒸发。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际所取蛋黄: 此时蛋清数: 2. 滤出液物理化特征: 第一次的滤出液为橙黄色液体,滤渣为浅黄色粉末状固体 第二次的滤出液为橘黄色液体,滤渣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第三、四次抽滤出淡黄色澄清液体,滤饼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3. 最终产品为黄色油状粘稠液体 空瓶质量: 产品及瓶共重: 因而可知产品质量为: 数据分析 我们已知鸡蛋黄中卵磷脂的含量约为----左右,本实验中所提取的卵磷脂产率为----。由于实验为卵磷脂的粗提取,产品总含有一定量的杂质。 滤出液物理化特征分析:   ⑴ 第一、二次的滤出液为橙黄色液体,滤渣由浅黄色淡黄色,呈粉末状固体。    ⑵ 第三、四次抽滤出淡黄色澄清液体,滤饼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产品分析    实验中所得产品为黄色油状粘稠液体。此时,产物中主要成分为卵磷脂,其次含有少量杂质。纯净新鲜的卵磷脂应为白色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因所含不饱和脂酸被氧化而呈黄褐色。 实验材料补充 1.卵磷脂是一种生命基础物质,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集中在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肾、生殖腺等重要器官内) ,而且是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原料来源。它对维持生物膜的生理活性和机体的正常代谢起关键作用,被誉为“细胞的保护神”、“血管的清道夫”、“开启大脑的动力”与“食用化妆品”,可见卵磷脂是一种功能全面的营养品,它在全身细胞、血液、器官三个层次上发挥全方位作用。 70 年代以来,美国就把卵磷脂用于保健食品,总销量仅次于复合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名列第三位。卵磷脂大都来自于食物,因此没有不良作用,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 专门委员缺乏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社会“文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对卵磷脂的研究报告较多,其中介绍了不少提纯的方法,本文旨在阐明各法的优缺点,及应注意的各个方面。会报告,卵磷脂比食用维生素更安全,卵磷脂的卵磷脂分子含甘油、脂肪酸、磷酸及胆碱等.   卵磷脂为两性分子,既具有油脂性,又具有亲水性。其等电点为5N O MPQ。呈白色至桔黄色粉末或团块,有清淡柔和的风味和香味。卵磷脂易溶于氯仿,可溶于乙醚、甲醇、乙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中,在水中变为胶体状态,但不溶于丙酮,且不同的磷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卵磷脂为吸水性很强的蜡状固体,由于分子中存在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