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告非凡哥原版
经典故事非凡智慧 1、故事: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地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哲理:幸运来自付出。我们应当知道,在前进的大道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平了道路。 2、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哲理:另辟跷径,适时放弃,方为明智之举。 3、故事:有个叫理查派迪的赛车运动员,当他第一天赛完车后,抑制不住兴奋地向母亲报告了比赛的结果。“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赛车参加了比赛,我得了第二名。”“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妈妈,”理查抗议道,“有这么多的车参加比赛,我第一次跑就得了第二,这样的成绩难道不算很好吗?”“理查!”母亲严厉地说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 霸赛车界。他成为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手,他创造的多项记录至今还无人打破。 哲理:适宜地提升目标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4、故事: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原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无法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 集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地舞蹈,夜以继日,直至力竭气绝而死。 哲理:猎人不杀幼狼,渔夫不捕小鱼。凡事给别人留点余地,自己的路会越走越宽。 5、故事: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 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说:“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哲理:上帝对人是公平的,他多给你一分智慧,就会让你多经历磨难…… 6、故事: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1936年,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面对当时国民党黑暗腐败的统治,他以一颗正直之心,明辨是非,维护正义。 1947年10月26日,浙江大学突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于子三失踪了!于子三是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他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下,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国民党特务对他怀恨在心,早就蓄谋加害。正在病中的竺可桢听到于子三失踪的消息,立即前往国民党浙江保安司令部等处询问,设法营救。 10月29日,保安司令部通知竺可桢:于子三已“畏罪自杀”,要他立即去现场查看并作证明。竺可桢赶到现场,只见于子三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喉咙正中有一个小孔,两眼犹睁,仿佛还在控诉国民党特务的暴虐。竺可桢一看就知道他是被害死的,顿时悲愤之极,几乎晕倒。然而一回到保安司令部,国民党的检察官就要竺可桢签字,证明于子三是“以玻璃自杀身亡”。竺可桢当即拒绝,说:“我只看到于子三已死,决不能证明他是自杀!”说罢,愤然离去。 国民党不甘心,又在报上大肆造谣,推卸罪责。竺可桢便向记者发表谈话,明确指出:“于子三是个好学生,他的死,当局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应立即追查事实真相,惩办凶手!” 竺可桢的谈话在报上登载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国民党政府大为恼火,派人责令竺可桢登报予以更正。竺可桢断然回答:“报 载是实,不可更正!” 浙江大学师生知道后,都敬佩地说:“竺可桢校长宁可冒被迫害的风险,也决不做假见证,真是个坚持正义有骨气的人。” 哲理:正义自在人心。即使被害,也绝不折节。 7、故事:曾认识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30多岁,问他为什么愿做这样的“活儿”,他笑着从车上跳下,并夸张地走了几步给我看,哦,原来是跛足。可他却很坦然,说,为了能不走路,踩三轮车便是最好的伪装,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他说,他有“人生三愿”,即吃得下饭,睡得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