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数学建模理论在解题中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建模理论在解题中的运用 苏州市第十中学(振华)数学组 吕亚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应该要具备这种能力,这也是中考中考核的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这类题型层出不穷,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数学建模思想。下面我主要通过2005年的全国各地中考题型分析来阐述建模理论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理论 数学建模是对科学技术领域、经济管理、生产实际等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解决的过程,主要程序如下所示: 实际情景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反馈↑ ↓求解 实际结果 检验数学结果 数学结果   2.建模理论的实际应用: 2.1.例题: 例1:小明家使用的是分时电表,按平时段(6:00-22:00)和谷时段(22:00-次日6:00)分别计费,平时段每度电价为0.61元,谷时段每度电价为0.30元,小明将家里2005年1月至5月的平时段和谷时段的用电量分别用折线图表示(如图7),同时将前4个月的用电量和相应电费制成表格(如表1)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计算5月份的用电量和相应电费,将所得结果填入表1中; 小明家这5个月的月平均用电量为     度; 小明家这5个月的月平均用电量呈     趋势(选择“上升”或“下降”);这5个月每月电费呈     趋势(选择“上升”或“下降”); 月用电量(度) 电费(元) 1月 90 51.80 2月 92 50.85 3月 98 49.24 4月 105 48.55 5月 小明预计7月份家中用电量很大,估计7月份用电量可达500度,相应电费将达243元,请你根据小明的估计,计算出7月份小明家平时段用电量和谷时段用电量. 2.2评析: (1)实际背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能源的紧缺,电力能源远远不够,在这个背景下,电力部门采取了分时计费的方式,这样暂时缓解了供电紧张的局面。 (2)数学问题:编制考题的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的答案统一、有利于阅卷,因此他们直接将这样的实际问题自己抽象成了数学问题,并且设计了以上几个问题,学生给予解答并去检验是否符合实际。 (3)设计缺陷:此类题型看是来自实际,但是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相对教弱,它仍然无法测试学生的实际抽象能力,仅仅考察了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问题,利用已学知识然后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忽视了,那就是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或者说是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当然,新教材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弥补考试中的不足,比如研究性课题的出现,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比如现在有很多中学生建模比赛,数学知识比赛等等。 2.3例题: 例2:某厂从2001年起开始投入技术改进资金,经技术改进后,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具体数据 如下表: 年 度 2001 2002 2003 2004 投入技改资金z(万元) 2.5 3 4 4.5 产品成本,(万元/件) 7.2 6 4.5 4 (1)请你认真分析表中数据,从你所学习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中确定哪种函数能表示其变化规律,说明确定是这种函数而不是其它函数的理由,并求出它的解析式; (2)按照这种变化规律,若2005年已投人技改资金5万元. ①预计生产成本每件比2004年降低多少万元? ②如果打算在2005年把每件产品成本降低到3.2万元,则还需投入技改资金多少万元(结果精确到0.01万元)? (1)解:设其为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当时,; 当=3时,6. 解得,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把时,代人此函数解析式, 左边≠右边. ∴其不是一次函数. 同理.其也不是二次函数. 设其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当时,,可得解得 ∴反比例函数是。验证:当=3时,,符合反比例函数。 同理可验证4时,,时,成立。 可用反比例函数表示其变化规律。 (2)解:①当5万元时,,。(万元), ∴生产成本每件比2004年降低0.4万元。 ②当时,。 ∴∴(万元) ∴还约需投入0.63万元. 2.4评析: (1)此题的背景不如上题,同样与上题有类似的缺陷,不利于考察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此题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要求教高,它要求学生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灵活运用,同时此题最经典之处就是它用上了数学建模思想中的曲线拟合思想,并要求学生除了自己选择适当的模型之外,还要自己去验证此模型,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在此题中均不符合,但是反比例函数确可以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