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系连通性机制及计算方法综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8卷 第5期 水 科 学 进 展 Vol.28,No.5 2017年9月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Sep.,2017 DOI: 1014042/ jcnki321309201705016 河流水系连通性机制及计算方法综述 1 2 1 1 1 1 1 夏继红 , 陈永明 , 周子晔 , 张  琦 , 彭苏丽 , 王金平 , 余根听 (1.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2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摘要: 河流水系连通性具有水文调蓄、 保障生物迁徙通畅、 改善水土环境等功能, 目前主要从水文、 景观和生态 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 而河流水系连通性对社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故河流水系连通性具有自然和社会双 重属性, 其连通性机制主要表现为纵向、 横向、 垂向连通性。 目前主要从景观学、 水文学、 水力学、 生态学等学科 角度提出了图论法、 水文⁃水力学法、 景观法、 生物法和综合指标法等计算方法, 各方法有其适用性和不足, 应用 中须针对实际问题选择适宜方法或进行修正。 河流水系连通性未来研究应综合多尺度、 多领域、 多学科, 在研究 内容上, 重点开展尺度协同、 连通性含义界定、 响应机理及修复问题研究, 在研究手段上, 重点开展多方法、 多技 术集成问题研究。 关键词: 河流水系; 连通性; 定量计算; 图论 中图分类号: TV122; G353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791(2017)05⁃0780⁃08 [1⁃2] [3] 河流生态学中的 “连通性” 一词源于景观学 , 最早由Amoros和Roux 于1988年引入。 通畅的河流 [4⁃6] 水系具有保障水文调蓄安全性、 生境安全与生物迁徙的通畅性以及改善水土环境等多项功能 。 可见, 河 流水系连通性程度决定着区域水资源调蓄、 水文循环、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 但 由于过去河湖填埋、 过度的水利和涉水工程建设等, 河湖水系的布局、 连通程度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造成 [6⁃7] 区域洪水调蓄能力下降、 洪灾风险增加、 河湖健康退化, 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 生产与生活安全 。 因此, [6⁃7] 提高河流水系连通性正成为中国江河湖管理的重大需求 。 河流水系连通性也已成为江河湖治理中有待深 [8] 入研究的新难点和热点 。 自1988年提出河流连通性以来, 国外很多学者已就河流连通性的定义、 机制以 [1,9] 及定量计算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 , 而中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河流水系连通性概念和机制的基础上, 分析比较现有河流水系连通性定量计算方法的 适用性与不足, 探讨河流水系连通性未来研究中的重点问题, 以期为中国河流水系研究与管理提供借鉴。 1  河流水系连通性概念与机制 11  河流水系连通性概念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