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刘毅1.DOC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刘毅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本文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11)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刘毅,女,1988年生,博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地质专业。Email: Liuyi49@cdut.edu.cn。 通讯作者:陆正元,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通讯地址:610049,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E-mail: lzy@cdut.edu.cn。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 微观孔隙特征 刘毅1) ,陆正元1),冯明石1),王军2),田同辉2),晁静2)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49; 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内容提要: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高分辨率背散射电子图像定量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类型、结构特征及孔隙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晶内孔5类孔隙。有利储集空间为孔径在100~3000nm的孔隙,以粒间孔、粒内孔和溶蚀孔为主。泥岩类和灰岩类孔隙形态包括墨水瓶状和平行板状;白云岩类孔隙形态为平行板状,连通性最好。白云岩类定量面孔率最大且孔隙发育最好,其次为泥岩类,灰岩类较差。影响微观孔隙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矿物成分及含量、有机质生排烃和热液作用,其中粘土矿物和泥级颗粒有利于储层微孔发育,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不利于孔隙发育。生排烃产生的有机酸和热液作用增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 关键词: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孔隙特征;东营凹陷;沙河街组 随着北美地区页岩勘探开发的蓬勃发展,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气开始受到高度重视(Kinley et al.,2008;Nie Haikuang et al.,2009;Cusack et al.,2010;Hentz and Ruppel,2010;Zou Caineng et al.,2010;Jia Chengzao et al.,2012;Charlez,2014;Wang Min et al.,2014)。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 ADDIN NE.Ref.{4450ED5A-078F-4624-AE6C-DEBA013EF470},古近系沙河街组Es3x和Es4s泥页岩为主要的优质烃源岩,截至2010年底,有110口井在钻遇沙三下段、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层段时有油气显示,其中8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展现出较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Zhang Linye et al.,2012;Wang Yongshi et al.,2013a,2013b)。 本次研究采用广义的页岩油概念,指在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中,页岩油以游离态、吸附态及溶解态等多种方式赋存于有效生烃泥页岩层系中,也包括可能夹有的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等薄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Zhang Jinchuan et al.,2012;Zou Caineng et al.,2013)。由于页岩油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岩性类型较多,微纳米级孔隙网格复杂,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储层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流体赋存运移和储层的弹性性质。开展微观孔隙特征(包括形态、孔径大小、分布)研究,有助于创新页岩油储层地质理论基础,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Wang and Reed,2009;Nelson,2009;Ambrose et al.,2010;Kuila and Prasad,2013)。国内外地质人员运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氩离子抛光及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成像、低温氮气吸附等技术手段来研究页岩油气微观孔隙结构,并逐步由定性描述向定量表征方向发展,取得了许多创新性认识及成果(Bustin et al.,2008;Passey et al.,2010;Sondergeld et al.,2010;Lukas et al.,2011; Song Xu et al.,2013;Zhang Tingshan et al.,2014)。 目前学者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页岩油储层的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及含油气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方面有了初步成果,但缺乏必要的实验定量表征和理论支撑,不同岩性薄层和夹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尚不明确(Zu Guangyou et al.,2004;Li Sumei et al.,2006;Liu Huimin,2012;Zhang Linye et al.,2014;Li Juyuan et al.,2013;Zhang Shun et al.,2015)。笔者借助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