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摘 要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城市滨水地区绿地景观形态演变,对于城市景观格局的优化 和城市七地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选取合理的景观指数,分析了沙澧河滨水景观 景观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1986年N2006年的20年间,由于漯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 绿化工程建设使城市绿地面积有人幅度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效应得剑明显提高;建设用地 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随着沿河滩地开发复垦和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的加大,未利用十地减少, 但是农业生产用地冈为建设用地的大量占用,面积大幅度减少。总体而言,表现为建设用地、 城市绿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土地等面积人幅度减少。
(2)研究区20年间景观斑块的数量增加幅度较大,由1986年的383个,增加到了2006 年的445个;斑块平均面积表现出减小的特点,1986年为3.43hm2,2006年减tJ,至lJ2.95 hIl2;斑 块密度呈现增长趋势,由1986年的29.15,增加到了2006年33.8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近20 年来,沙澧河两岸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加大。2006年各种景观类型所占比例比较1986年变得较 为协调,过去结构简单、相对均质化的景观被复杂化的异质景观所代替,导致景观优势度减 少。
(3)在景观斑块之间转移中,建设用地和水域转移很少,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而耕地主 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地,未利用土地主要转移为耕地和城市绿地。
(4)研究区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是人文冈素和自然因素在时空范 围内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漯河城市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城市景观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在控制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沙澧 河频繁的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对这种景观格局影响作用最为明显。
(5)在分析沙澧河滨水区景观过程和景观格局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概括了沙澧河滨水 区的主要生态问题:1)不断缩小的自然斑块,影响自然生态过程;2)河流自然过程受到严 重干扰;3)河流生态结构受损及较弱的内部廊道功能:4)被侵占的重要节点。这些是影响 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健康的系统性问题,同时为下一步景观格局的整体优化寻 求了突破点。
(6)本文构筑了基于地域特征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沙澧河滨水区景观格局优化体系, 提出了综合景观格局优化方案,最终构建了以现状滨河绿化为依托,以河网、路网为界面, 以城市各功能区为腹地,沙澧河横贯整个城区, “一心、两带、三廊、多节点”的“渗透 性”、“网络性”绿地系统格局。
关键词:景观格局;滨水区景观;形态演变;沙澧河
致
致 谢
本研究是在导师田国行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 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学者风范、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直和宽以待人的思想品 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三 年的学习期间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导师都给予了精心地指导,在 此向恩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衷心地感谢研究生处领导、院领导以及导师组老师在我三年的学习期间,给 予我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鼓励。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漯河市林业园艺局、漯河市建委、漯河市规划勘测设计 院丰富的资料为我的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此感谢各位领导的悉心关照。
再次向关心、帮助、支持我工作和学习的所有老师、同学致以衷心的感谢!
李鹏 2007年9月于河南农业大学
1绪论1.1国内外研究进展
1绪论
1.1国内外研究进展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欧美国家滨水地区的开发,大致经历了一个“兴起一繁荣一衰落一 再发展”的历程。20世纪20年代初以前,滨水区域呈现一种白发性的良性发展阶段,滨水地 带成为城市物资、信息的集散地和商业文化中心,冈而一度成为城市生活、经济发展最活跃 的地区,是滨水地区开发的繁荣时期。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对 自然的破坏达到了严重阶段,生态环境空前恶化,滨水区域由于受到工业发展的强烈冲击逐 步走向衰退。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恢复 生态平衡。西方国家在滨水区重建过程中开始把原有的码头、工业区转变为公共活动繁忙、 环境良好的综合功能区。
我国滨水区域开发产生的背景基本相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略有不同。我国的滨 水区域开发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善和改造滨水区的环境,以建设滨水绿地的形式,推动周 边区域商业、环境的发展,同时为城市居民争取更多的生活空间。(陈玉娟,2000) 1.1.1滨水绿地景观研究
滨水区开发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多数学 者是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进行滨水区开发、滨水区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霍依尔等(198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考虑变比离散性的风电系统OLTC电压控制算法研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旅游开发的环境伦理分析-哲学·伦理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煤柱岩爆的突变理论研究-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面向奥运的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对策研究-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面向等离子体细晶粒钨块体材料的制备及辐照效应的研究-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罗萨琳图雷克对巴赫键盘作品诠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门户网站的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麦金太尔的善观念研究-外国哲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煤热解与甲烷水蒸气重整耦合过程硫行为研究-化学工艺专业毕业论文.docx
- 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超薄板对接接头微观组织的研究-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