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PAGE 162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县3.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1.1.2项目单位 ####县林业局油茶发展办公室 1.1.3项目建设地点 分布于全县七个乡镇,分别为:历市镇、老城镇、岿美山镇、岭北镇、天九镇、龙塘镇、鹅公镇。 1.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油茶基地建设,2009年至2013年,新造高产油茶林25000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0000亩;逐步形成毛油提炼、茶壳、茶粕综合利用的加工体系。 1.1.5 发展模式 1、组织形式: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 2、运作方式:采取政府适当补贴、协会组织技术培训、企业订单回收产品、农民出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1.1.6 项目实施时间 项目实施时间跨度为五年,即2009年-2013年。 1.1.7 项目实施关键技术 1、老荒油茶林改造关键技术 通过合理深挖垦复,挖去杂灌木,密度大的则去劣留优,密度小的则带土球补植良种大苗或幼树,形成密度适中又均匀的林分,使其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增产。 2、新造高产优良无性系油茶林关键技术 (1)良种壮苗:从省林科院、亚林所购进优良油茶无性系苗,并从大岗山实验局购进新的无性系苗。 省林科院油茶研究所赣1、2、3、4、5、6号于1991年通过省鉴定,10年幼林苗产茶油平均64.14公斤。 亚林所7、3、2、1、6号于1991年通过省鉴定,4年生幼苗产茶油18.5—21.8公斤。 (2)多个无性系品种搭配:赣无1、2号为主栽品种,其他一个无性系,相互授粉,提高座果率。 (3)精细整地:全垦整地,坡度5度左右全垦作带。 (4)挖大穴:0.4m×0.4m×0.3m。 (5)适当密植:采用高产优良无性系芽苗嫁接苗造林,其植株个体较小,结果较早,宜实行“先密后稀”的浮动密度,争取早期幼林丰产增收,同时又培养了移栽造林的大苗,充分发挥高标准整地的积极作用。初植时每亩栽植222株,行距为3米,株距1米,成错位排列;6年至8年时,隔株移走1株另建新园。 (6)施足基肥:每亩施复合肥200斤,每株0.9斤,进行三点穴施。 (7)抚育:每年两次,砍杂加抚蔸,适当种植大豆,花生以耕代抚。 (8)修剪:培育树形,为丰产打下基础。 (9)防治病虫害:经常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10)养蜂:从第二年开始油茶林养蜂,促进授粉。 (11)适时采摘,及时翻晒。 1.1.8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总投资4415万元,参照《关于抓紧做好2009年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县建设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赣财农[2009]61号,申请各级政府补助配套资金19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00万元,省财政补助175万元,县财政配套1050万元),公司自筹2000万元,农户自筹490万元。 1.1.9 项目效益情况 本项目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生态效益,三是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经测算,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项目达产后能实现总产值7000万元,通过财务分析可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18.11%,净现值为3509.44万元(i=8%),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3年,投资收益率为19.9%,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 2、生态效益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绿化荒山、美化环境、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比材林更高的效益,特别是花期在10月-12月,又是很好的蜜源树种,也是低丘、平原的理想造林树种。 3、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油茶林产量、质量,不仅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为油料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国家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为山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经加工生产出量多质优茶油系列产品,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为出口创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开辟新途径。 1.2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原则、依据与范围 1.2.1 编制原则 eq \o\ac(○,1)合法性原则; eq \o\ac(○,2)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原则; eq \o\ac(○,3)实事求是、科学性原则; eq \o\ac(○,4)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 1.2.2 编制依据 eq \o\ac(○,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eq \o\ac(○,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eq \o\ac(○,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eq \o\ac(○,4)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意

文档评论(0)

weidame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