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年以后,解放全中国已经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进入恢复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夺取政权的斗争转向经济工作。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全国经济的破坏,国民经济的烂摊子。如果不能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中国共产党将失去他的政权。 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 1,国营经济的建立。国家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包括工业固定资产的87%,钢铁生产的97%,水泥产量的68%,原煤产量的68%,棉纱产量的49%,发电量的58%,电动机总动力的75%。另外还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银行、现代化的重要工矿企业。 ·上述的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 国营经济的建立,对其他经济成分的领导作用。 这成为领导和运行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 控制物价和财政经济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过打击投机倒把和外汇投机、加强金融管理。 努力减少财政赤字。 整顿税收、统一财经工作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大规模发展生产、组织农副产品大量运入城市市场控制物价。 促进城乡经济交换。 控制开支,厉行节约。 物价在这些措施采取之后开始回落。 镇反运动和三五运动 1950年镇反运动和清匪反霸运动的开展,有力的巩固新生政权。 1951年开始进行反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窃取国家经济情报、反对行贿受贿。 这场运动维护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的开展。 三五运动一定程度存在的扩大化使经济发展趋势出现下滑。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第一步是减租减息。这是过渡性的步骤。 1950年6月制定了《土地法》。为土地改革制定的基本政策和法律依据。 3亿多中国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梦寐以求的7亿多亩土地。 中国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也是中国历史唯一的一次由政府组织的重新分配土地的行动。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中国农民焕发出劳动热情。这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 到1952年,国民经济出现这种局面。 主要工业产品、农业中的重要产品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这种带恢复性生产增长表现突出: 中国重工业建设短短三年时间增长230%,轻工业生产增长115%,农业生产总值增长41%。 工业结构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国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4年“一化三改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现国家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农村推行统购统销,国家了积累大量的资金用于工业化。但剪刀差的出现,影响农业生。 中国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两方面的作用。副作用: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过快超越生产力发展。 强迫农民的情况造成不良影响。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基本政策是:利用、限制、改造。 第一步是加工订货、第二步是产品的统购包销。第三是进行公私合营。 对城市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开展比较顺利 国家资本主义是主要形式。 通过赎买的方式,由国家支付定息,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但当中也有指导思想违背中国生产发展现状,有一种力求建成单一所有制的动机。 工作中有急于求成、不恰当贯彻政策和强迫的情况发生。 建立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有学习苏联利用这种体制推行工业化。 苏联的全面援助中国是重要原因之一。 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威胁和包围是客观条件。 中国需要重工业和强大的国防工业维护国家安全。 通过这种体制集中资金和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这种经济体制在历史上有重要的贡献。 一五期间经济发展 “一五”计划中国工业不断发展。 首先建成了一系列的重点工程156项。 中国军事工业、能源、冶金、机电制造、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化学工业、轻纺工业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工业体系基本趋于完善。 工业平均增长速度每年19·6%,其中轻工业每年14·3%,重工业27·1%。工业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 农业每年增长4·3%,农副产品的产量充分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 “一五”期间 一批技术力量正在各条战线发挥作用。这使中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第一次经济发展挫折 理论上的争论开始出现: 1956年“斯大林模式中的一些弊端,如权限过分集中,束缚企业经营的自主权,使经济的发展缺少动力,则配置资源引起高成本、高浪费、低质量、低效益;片面强调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慢,如此等等,已为经济学家发现。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也有所察觉。 单一的公有制,缺少市场凋节功能,导致体制僵化等,则是后来才发现的。 南斯拉夫首先突破苏联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初走工人自治的道路。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开始酝酿改革。 19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