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香 港 社 會 福 利 概 覽
香港社會福利的使命
福利服務是社會福祉所依。我們的使命是建立一個關懷互愛的社會,讓人人盡展所長,社會維持繁榮安定。我們的福利制度著重支援個人及家庭,協助真正有需要的人,並提供機會,使他們可以自力更生,力爭上游,從而促進社會團結和諧。
2000年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
?
?
香港社會福利發展的里程
六十年代,志願機構積極扮演先鋒角色,試驗各種創新服務,為本港福利發展奠下鞏固基礎。七、八十年代,配合經濟發展,志願機構更與政府攜手,發展多元化服務。九十年代,機構進一步與不同界別,甚至國際網絡建立緊密聯繫,推動整體社會的發展。過去五十年,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由依賴施予的救濟活動,發展到今日擁有專業和多元化的服務系統,其水平可與世界比美。
?
?
志願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的貢獻
現時424間志願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僱用的員工超過四萬人。在本港提供九成的福利服務,受惠人次約8,100萬。當中由幼兒、青少年、成人到長者,包括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就業困難人士、受到困擾的婦女、新來港人士等。幾乎涵蓋市民生活的每個層面。由此可見,志願機構在凝聚社會團結、鞏固社會根基、推動社會發展方面,潛力甚巨。
志願福利機構數目
約424間
提供福利服務比率
90%
每年受惠人次
約8100萬
機構僱用員工
約4萬人
服務單位
約3200個
2008年(估計)
?
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的範疇
香港的社會福利服務十分多元化,除家庭、社區、兒童、青少年、復康等服務外,近年更與不同界別合作,發展各類型創新服務,如僱員再培訓課程、長期病患者支援服務、愛滋病教育、市區重建社工隊等,範圍涉及勞工、就業、教育、醫療、健康、房屋、市區重建、交通、扶貧、國際救援等。
?
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的經費
在2008/2009年度,政府撥出的社會福利經費共391.69億港元。其中288億港元為社會保障開支,16.31億港元為社會福利署直接服務開支,而87.38億港元撥給志願機構提供各類服務。籌集民間資源方面,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香港公益金撥款3.42億港元,讓志願機構用於社會福利服務。除了籌募服務經費,志願機構亦動員民間人力資源,凝聚社會力量。志願社會福利界的工作,對滿足社會多元需要、維持穩定均衡的社會發展,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志願福利服務機構經費來源
港元 (2008/2009數字)
社會福利署預算資助非政府機構
87.38億
獎券基金
8.09億
香港公益金
1.92億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社會服務)
1.5億
?
社會福利當前面對的挑戰
展望未來,本港社會福利界將面對嚴峻的挑戰,包括急速全球化、變幻莫測的經濟前景、結構性失業、愈趨頻繁的跨境活動、以至不斷老化的人口結構等問題,我們要處理種種複雜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問題:
一、經濟結構的轉變
工作及收入不穩:科技發展和全球化帶來了新的營商環境,使傳統的工種被取代,導致結構性的失業問題,於是低學歷、低技術人士失業率上升,不同層次的工作亦不再穩定。終身僱用被長散及合約工作制取替,勞動市場瞬息萬變,不斷要求工人學習新知識和擁有多元的技能。
貧窮化和貧富差距擴大:低入息市民的數目顯著上升,貧富間的差距亦不斷擴大。貧窮將成為更多人要面對的生活現實問題。
競爭加劇但機會減少:長久以來,香港人相信努力工作便會帶來成功,但這個信念將受到考驗。特別是弱勢的一群,在社會競爭不斷加劇的形勢下,他們要改善生活,跨上社會階梯的難度更會增加。
二、社會的改變
老化及人口結構的轉變:隨著戰後大量出生的嬰兒步入老年,本港人口老化的情況將加劇。此外,由內地移居本港的人口增長,改變著本港年齡、性別等人口分佈、及家庭的組成結構。人口結構的改變將影響社會及經濟發展的條件。
邊境漸趨模糊及人口流動:經濟結構的轉變和內地的發展,使不少家庭中的成員需跨境尋找工作機會。香港與內地的跨境活動及人口轉移,為社會帶來新的面貌和挑戰,亦同時影響了福利服務的發展和規劃。
家庭功能及凝聚力受到侵蝕:家庭結構改變,本港家庭的功能受到侵蝕,而家庭關係亦漸趨薄弱。傳統家庭肩負的社會支援及關顧角色經已褪色,但新的社會團聚力量和支援網絡卻仍未建立起來。
邊緣化及社會排斥:經濟逆境及貧富兩極化帶來深遠的社會影響,使不少人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機會減少。特別在知識型經濟的發展下,那些未能掌握新資訊科技、低學歷、低技術、中老年和殘疾的人士,處境更困難。
三、社會凝聚力的變化
社會壓力增加而社區關係受壓:正如不少外地經驗,經濟逆轉導致社會不少利益團體的矛盾尖銳化。在香港這個高度競爭的社會,急速轉變無可避免地引致疏離、不安和貧乏的社會現象。
對社會及政治參與訴求提高:近年,社會對政府的透明度有更高的訴求,並期望有一個更開放的行政及政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